• 61阅读
  • 0回复

和平发展的绿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3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和平发展的绿洲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联合记者组
飞机在蒙蒙细雨中徐徐降落在哈拉雷机场,津巴布韦朋友风趣地说,是中国朋友给久旱的土地带来了喜雨。从机场到市区,一路草青树绿花红,幽雅别致的房舍,漂亮高大的楼宇,不时闪过眼前。
津巴布韦是个刚刚过完16岁生日的年轻共和国。这个1100万人口的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在长达90年的岁月中一直以南罗得西亚的名字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从1966年4月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到1980年4月18日独立的13年中,约有百万人捐躯。
深知独立来之不易的津巴布韦人民在穆加贝总统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和解、改革开放政策,使津巴布韦成为非洲大陆上一块稳定、和平与发展的绿洲。据有关部门官员告称,津政府1991年制定并实施了“经济结构调改五年计划”,逐步实行市场经济。目前已经在疏通流通渠道、改善投资环境、贸易自由化、外汇自由买卖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为鼓励外国投资,津政府已设立了一个窗口、一条龙服务的投资审批机构,同时也制定了出口加工型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津巴布韦人民发展经济、摆脱贫穷的愿望和决心是强烈而坚定的。在希拉顿饭店餐厅里,我们看到一位黑人妇女的毛衣上织着醒目的大字“不再贫穷”。为使占人口98%的黑人在经济上早日站起来,政府制定了扶助黑人发展生产的经济本地化政策。政府控股银行向黑人提供利率5%的低息信用贷款,1994年为5亿津元,1995年为4亿津元,今年将增到7亿津元。
发展经济,教育为本。新闻邮电部官员告诉记者,津政府把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教育经费一直占年度财政预算的22%—25%。到目前为止,全国新建学校已超过过去100年的总和。国家实行11年免费义务教育和对专科、高等学校的贷款教育制度。这一战略举措对发展中国家很有借鉴意义。此间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津巴布韦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其效果将在下世纪初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津巴布韦是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构成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津新闻界同行告诉我们,津盛产玉米、烟草和棉花,正常年景粮食自给有余,素有南部非洲“粮仓”的称号。津驰名世界的出口拳头产品是优质烤烟,其质量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津年产烟草2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每年创汇达4亿美元。位于哈拉雷市南郊的烟草拍卖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烟草拍卖行。园艺业是津近年来成功发展起来的又一个行业。津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玫瑰花出口国。
在津土语中,津巴布韦是“大石头城”的意思,这恰恰反映出津盛产矿石的特征。津巴布韦独特的石雕艺术恐怕也和石头多分不开。饭店、商店、街头、旅游点,无论走到哪里都可看到精美绝伦的石雕艺术品。当然经济价值最大的还是矿石。据介绍,津目前开采30多种矿石,主要为金、镍、煤、铬、石棉等,其中黄金产量占世界第五位,铬和石棉产量占世界第三位。津90%的矿产品供出口,占国家出口收入的1/3。津巴布韦的制造业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规模最大、部门最齐全的行业之一。工业产品达6000多种。钢材、钢铁制品、轮胎、纺织、汽车装配可满足内需的90%。
中津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公司已承包工程项目50个,合同额4亿多美元。已有4家中津合资企业启动运转。穆加贝总统和津工商部长在会见记者组时都高度评价了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特别提出欢迎中国企业在各个领域参与津巴布韦的经济建设。(本报哈拉雷电)(附图片)
图为津巴布韦西北部维多利亚大瀑布一角。本报记者陈特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