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从猪倌到博士——记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教授侯凡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4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从猪倌到博士
——记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教授侯凡凡
许先云许少鹏
“一个人能否成材,关键在于能不能超越自己。”这是全军肾病研究中心、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教授侯凡凡的经验之谈。
与当年“老三届”一样,侯凡凡高中未毕业,就赶上了那“如火如荼”的岁月,命运让她穿上了军装。从新兵连分到老兵连的那一天,领导让她当上了猪倌。年底,因为大猪小猪膘肥体壮,她入了党,提了干。不久,她又被推荐上了两年半“短学制”大学。或许她向上攀登的进行曲此时可以画上休止符了,但她坚强的性格和意志,使她不愿意安于现状!
当别人用闲书和扑克、吹牛和牢骚打发时间的时候,她借来了生理学、病理学、英语等书籍,开始自学。夏天的蚊叮虫咬,冬天的手冻脚肿,以及自学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从未能动摇过她坚强的意志。有人曾经好心劝她:“一个工农兵学员,你再奋发,也是麻袋绣花——基础太差,白搭。”她一笑置之。后来,她几次工作调动,也一直初衷不改。十几年里,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翻译论文20多篇,参加编写了3部专著。
1991年,她不顾别人的议论和反对,以一个没有本科文凭、没有硕士学历、更没有任何私人关系的普通临床医生,斗胆报考了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没料到,她不仅考上了,而且成绩名列榜首!在中山医科大学,她仅用三年时间,就修完了硕士、博士的全部课程,以平均每门92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学位考试。她选择的博士学位课题,连指导老师都认为风险较大,因为这一课题在当时国际肾脏病研究界尚有争论。侯凡凡的性格就是不服输,她向导师发誓:“THP的作用找不出来,不戴博士帽。”她反复查证资料,采用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终于使这一国际上一直悬而未决的课题得到证实,即间质性肾炎是一类由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炎症反应。这个发现不仅从理论上对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机理提出了新概念,同时也为这类难治疾病今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经由国内14位著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评审,均认为该研究项目“填补了国内间质性肾炎发病机理研究领域的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3年,这一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她本人也分别荣获“南粤优秀研究生”、“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并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和主任医师。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今年已经45岁的侯凡凡,浑身上下仍然洋溢着一股勃勃向上的朝气。近几年,侯凡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与她过去的老师、全国著名肾病专家张训一起,组建了全军肾脏病研究中心,不断向新的领域探索。她先后承担了国家、军队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3项已结题。有5项研究成果获军队、地方科学进步奖;带出了14名优秀硕士研究生,由她具体指导的5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均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并获得“全国中青年科技优秀论文三等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