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豆角”携来新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艺苑

  “豆角”携来新绿
施晓慧
刚刚被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那些光芒四射的辉煌乐章激动过,4月18日坐在北京音乐厅聆听英国“豆角”演唱团无伴奏合唱时,那感觉,仿佛是从汹涌磅礴的黄河边突然走进了密林深处的小溪旁。没有王宫贵族的奢华,没有工业社会的嘈杂,只有清纯婉转的多声部歌声,向人们叙述着远航水手的喜怒哀乐、年轻姑娘的悲欢离合、理发馆小伙儿的诙谐幽默,直至对今日战乱中波黑故乡的无尽眷恋……一段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小故事,亲切、自然、娓娓动听。
四声部至六声部的无伴奏合唱艺术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艺术遗产之一,但随着蓬勃的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它几乎被人们淡忘了,只在教堂唱诗班中还依稀保留着它的影子。近年来,随着欧洲社会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反思,人们又开始重温历史、回归自然。“豆角”合唱团便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于1986年在牛津校园中应运而生了。牛津和剑桥19世纪以来一直是英国音乐生活的中心,出现过许多“振兴英国音乐”的大音乐家。
“豆角”合唱团的10名演员,10年前都是牛津的在校学生,对于古乐器和文艺复兴时期多声部声乐的深厚造诣和共同爱好,使他们聚到了一起。“豆角”的发起人罗伯特团长诙谐地告诉观众,“我们10个人不仅在音乐方面有共同的爱好,生活上也有共同点:比如,爱穿纯羊毛制品的衣服,喝手工制的酸奶……”
“豆角”建团初期,主要演唱文艺复兴和早期巴洛克时期的世俗曲目,现在则演唱各式各样的西方声乐作品,并因此享誉四方。1989年他们获得大不列颠青年艺术家比赛“早期音乐广播电视网奖”,还赢得过“提·莱特基金青年艺术家奖”以及意大利“国际马兰奇奥比赛”奖。去年以来,他们开始录制一系列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宫廷世俗音乐的歌曲集。
这些对器乐和声乐艺术造诣很深的年轻人,丝毫不带有世俗的浮躁,似乎也不为风靡世界的流行歌曲、摇滚歌星们的灿烂所动心,相反,他们对搜集和抢救英国的民间歌曲表现出十二分的热忱。在他们的这次访华演出中,就有一首这样的苏格兰民间小调:“一位美丽的姑娘,嫁给了一个小丈夫,这一年他才16岁;第二年他17岁,做了孩子的爸爸;第三年他18岁,可是坟墓上已长出了草,他战死在了疆场上……”女高音卡瑞斯在演唱中把它处理得无比轻柔、哀婉,令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寥寥数人的小“豆角”合唱团,以娴熟的声乐技巧和清新质朴的风格,让中国观众领略到无伴奏合唱独特的感染力。很显然,没有人会把它妄称为英国音乐的代表,也许它就像它的名字——豆角一样,紧紧地依附于滋养它的英伦大地,开花,结果,奉献一片新绿,虽然普通,但却充满着生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