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恩格斯的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5
第4版(副刊)
专栏:天南地北

  恩格斯的故乡
宋天仪
伍佩尔塔尔,是德国西北部的一座既别致又美丽的城市。周围丘陵环绕起伏,绿树成荫。一条小河穿市而过,河道上空,是悬挂电车道,别具特色,给这个城市增色不少。市内有几座不同形状和风格的教堂,从教堂的数量和高度,可看出整个城市的规模。它拥有30万人口。
恩格斯故居位于恩格斯大道和恩格斯街交汇处的一角,是并立而又相同的两座三层小洋楼中靠里面的一座。这是恩格斯祖父和父亲住过的地方,恩格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楼房建于1776年,灰色砖楼,白色窗棂,绿色窗扇,三色相间,显得格外醒目雅致,加之约半人高的石砌楼基和大门口的石台阶、铁栏杆,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气派。
进门靠左侧是客厅,摆着古式沙发、箱柜等。右侧是音乐厅,现在的摆设好像是一个会议室,墙上挂着恩格斯祖父的画像。
三楼是工作人员办公室,不开放。二楼是展室,二楼小门厅的墙上,挂着恩格斯的三代家谱,呈宝塔形,上面是祖父的头像,中间是父辈的头像,最下层是恩格斯的同辈们。旁边立着一尊恩格斯全身铜像,约半人高,基座上密密麻麻地刻着他的生平事迹介绍。恩格斯诞生于1820年,1895年客死伦敦,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撒在大海。
二楼的五间屋子,全辟为展室。淡黄色的展板、展柜、展桌,全是新的,展品多为图片、照片、文字说明、版本、手稿等,反映了恩格斯所处时代社会状况、思想形成过程、主要活动、业绩,以及他与马克思的深厚友谊等。
各展室的展桌是特制的,设计合理、实用。除桌面上陈列的展品外,每张桌子都有两个大抽屉,抽屉内各有两块用木板和玻璃做成夹层的活动展板,关上抽屉,就是一张普通桌子,干干净净;拉开抽屉和展板,展品便展示在观众眼前。珍贵的照片、手稿、书刊及其它资料,一般都夹在这种展板里,如《资本论》第三版本、恩格斯病亡诊断书、恩格斯和夫人的结婚登记卡等。恩格斯在青年时代,和这位爱尔兰少女相爱15年,可惜她体弱多病,直到生命垂危时,才向恩格斯提出结婚要求。他明知她不久将诀别人世,但依然和她举行了悲凉的婚礼,可见感情真挚。
在展室的一面墙上,并列着两组由照片、画片和简短文字说明组成的连环画式的图片。一组反映恩格斯时代社会贫富悬殊情况:上层街景是高楼大厦、大腹便便的资本家及他们的豪华住宅,下层是穿得破破烂烂的劳苦大众及他们的茅草屋,两者呈明显对照。另一组反映当代(标着1991年字样)社会状况:上层是更加高大、明亮的玻璃大厦和漂亮的私人别墅,下层是卖苦力的工人、失业人群和街头流浪汉。与前组相比较,反差更大。陪同我们参观的威姆解释道:“这两组图片说明,100多年来,社会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在另一展室里,沿一面墙摆着一排书架,陈列着各种版本的马列著作。我仔细地看了看,其中有中文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至四十四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至四卷,还有《列宁全集》二十四至六十卷,都是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我们来到故居楼前的花园,这是故居的一部分。花园很大,草地如茵,古树参天,其中有一棵大树,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花园中心树立着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塑,这是一组无头的奴隶雕像。几位奴隶,赤身裸体,戴着手铐,扭在一起,挣扎在沉重的锁链中。这使我想起在卢浮宫看到的意大利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垂死的奴隶》。那是一位赤裸的青年奴隶,胸前绳索捆绑,歪着脑袋,双臂扭曲。恩格斯故居花园的奴隶群体,是根据恩格斯生前的意愿雕塑的,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名句:“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在花园的一角,绿树丛中,立着一块褐色大理石,上面用德文刻着:“这里曾是我们城市伟大儿子诞生的地方,他是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之一。”这是恩格斯的家乡父老1958年为他立的纪念碑。据介绍,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诞生在这里的一间房子里,房子在二战中被夷为平地,至今没有修复。现在,人们依然要到这里来凭吊,拍照。去年8月,在这块纪念牌前,举行了恩格斯逝世100周年纪念仪式,市长克劳斯女士在致词中说:“崇敬地怀念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他故乡人民的义务。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