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 关于加强棉田管理保证完成国家计划产量的通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5-22
第1版()
专栏: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
关于加强棉田管理保证完成国家计划产量的通知
目前全国已基本完成了棉花播种任务,今后为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国每亩平均产量在一九五三年基础上增产皮棉三斤的艰巨任务,棉区各级干部应即发动群众进行查苗、补苗,并适时防治虫害,加强棉田管理,战胜自然灾害,以减少废弃棉田,并保证完成棉花计划产量。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加强棉田的栽培管理,当前要做好棉花的查苗、补苗、间苗工作,保证全苗,获得整齐健壮的棉株。同时正确的间苗、保苗工作,也是实行棉花密植的前提条件。但是若干地区对这一工作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而缺苗现象普遍严重,棉株仍未达到应有的密度。如一九五三年河北省典型调查,很多地区的棉田缺苗二成以上的达半数左右;北方棉区每亩在三千株以下,南方棉区细绒棉每亩在二千株以下的,仍很普遍,个别地区还仅有一千株左右;同时在一块棉田里,棉株分布稀密不匀。这些都使单位面积产量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很好地组织群众,实行“早间苗、匀留苗、适时定苗”,提倡用手进行仔细的间苗、定苗,使棉苗分布均匀;发现缺苗,必须及时移栽或补种,保证全苗。并根据当地条件,在原有密度的基础上酌量增加株数。
苗期以后的棉田管理,除须做好防治病虫、施追肥、中耕除草、灌溉防旱、排水防涝等工作,给棉花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外,还要切实推行整枝技术,防止棉株徒长,减少落蕾落铃,促进早熟,才能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棉花整枝,已从科学研究及群众实践中得到证明,是有价值的农业技术措施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能引导棉花植棵经济利用养分,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目前北方棉区虽已普遍进行整枝,但脱裤腿、摘心较晚,摘群尖、去赘芽尚未被群众普遍接受;南方棉区整枝技术仅在农场示范和少数农民中试行,还没有广泛推广。因此,各地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关于棉花整枝技术的宣传教育,并稳步推行在第一个果枝现蕾时即行脱裤腿,留够一定数目的果枝即摘心,及时摘群尖,随时去赘芽的正确整枝方法。
二、国家已能大量生产“六六六”、“滴滴涕”以及喷雾器等治虫药械,价格亦已降低,对防治棉虫提供了有利条件,应广泛地发动群众充分应用药械治虫,力争不因虫害而造成棉花减产。有些地区如“六六六”、“滴滴涕”准备不足,应即向供销合作社提出需用计划,及早订货,以免临时供应不及。使用“一六○五”要严格控制,以有条件的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为重点,专人负责,集中使用,严防人畜中毒。积存的棉油皂和烟叶,可由各地区考虑尽量减低价格出售,或转移用途。积极推销或租借新的喷雾器并组织修理棉农旧存的喷雾器。在治虫方法上,应加强对药械治虫的技术指导,重视预防和早治,提倡综合性的防治及兼治的方法。如蚜虫、红蜘蛛、盲椿象等北方棉区可使用千分之五的“六六六”粉防治,务使消灭在点片发生的初期;蕾铃期害虫可提倡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兼治药剂。另外对地下害虫,应注意诱杀和捕杀。
三、今年在棉花播种前商品肥料的供应量不足,因此必须结合合作、贸易等有关部门,加速饼肥加工,做好调剂供应工作,并大力贯彻以农家自积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方针,增积农家肥料,使棉田能够及时进行追肥。在施肥技术上,应提倡经济施用,以发挥肥料的最大效能。如指导群众沟施、穴施,克服施肥过晚,使棉花贪青晚熟。
四、自棉花播种开始至收获完了,各级领导必须按照当地的特点,掌握生产季节,进行不懈的斗争。主要的集中细绒棉区是领导工作的重点,但同时也必须注意低产棉区、新棉区、粗绒棉区以及零星分散棉区的技术指导。在技术干部力量的使用上,须根据上述原则作相应的配备,一九五三年调离棉区的棉产技术干部,仍应适当安排在棉区工作。棉区的技术推广站,必须切实做好棉花技术指导工作,针对当地技术上存在的问题,采用棉农座谈会、短期训练班、组织参观等方法,进行技术传授,以农场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为重点,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个体农民改进植棉技术,达到全面增产,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任务。
一九五四年五月二十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