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调销难中话棉花——来自湖南棉产区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6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产品市场波动透析⑨

  向产棉600万担进军!雄心勃勃
库存积压200万担……忧心忡忡
调销难中话棉花
——来自湖南棉产区的调查
李志林李志勇
棉花压库揪人心
4月中旬,正是棉花播种育苗的季节。连绵的低温阴雨揪紧了农民的心,而棉花调销缓慢,压库严重,在棉产区的各级干部、棉花经营者心中,更形成了一团困惑难解的“结”。
棉花是湖南的主要产业之一,主要棉区分布于洞庭湖区。近几年来,国务院逐年提高棉花收购价格,湖南省也制定了扩棉兴棉的具体措施,兑现各项奖励政策,加上棉花购销活跃,调动了广大棉农植棉的积极性。1995年,全省植棉超过300万亩,比1993年增加40万亩。尽管夏季严重的洪涝灾害使22万亩棉田减收,棉花总产仍达447万担。目前已收购皮棉330万担。在政策和价格的刺激下,各主产棉县将棉花当作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加大投入,改善水利设施,提高科技含量,使棉花的生产环境大为改观,提高了棉花产量。地势低洼、水害严重的安乡县,近4年投入棉花排灌设施改造的资金达5000万元,使全县70%的棉田达到排灌分流的较高标准。去年该县棉花扩种到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收购量达到创纪录的53万担。产量在湖南排首位的华容县,几年中投入数千万元,主攻单产,全县在1995年亩产皮棉跨过百公斤大关。
正当湖南上上下下雄心勃勃推动植棉向400万亩、600万担跨跃之时,全省棉花调销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压库十分严重。笔者在华容、南县、安乡采访看到,仓库里打成包、堆成垛,露天存放的棉花占满了空坪隙地。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见不到一辆前来调棉的汽车。到4月中旬,湖南调销棉花仅122万担,库存达200多万担,比上年同期增加库存100多万担,增幅近110%。负责政策性经销棉花的各级棉麻公司,面对棉花滞销压库的状况忧心如焚。华容县棉麻公司到1996年3月底,收购皮棉51.3万担。省计委曾下达两期调棉计划共为20752吨,执行情况很不理想。第一期仅完成55%,第二期成了一纸空文,一两未销。春节后,华容县派出两个促销小组,跑了省内外的49家纺织厂,仍是无功而返。
调销难原因何在
据笔者调查,造成棉花调销难的主要原因是全国性纺织市场转入疲软状态。纺织品出口受阻,影响纺织企业的开工。1995年国家在大幅度提高棉花收购价格的同时,取消了财政补贴,使纺织业原棉成本每吨提高较多,企业难以承受。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失去竞争力而亏损停产。在目前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后,进口棉数量的严重失控,也给国内棉花调销带来巨大冲击。湖南省纺织行业产值今年3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40.87%,而且产成品大量积压,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纺织行业不景气,无法贷款,无钱调棉。
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笔者在湖南主产棉产区采访看到,棉花调销难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出来:
一是棉花经营状况告急。据统计,湖南省目前积压棉花200万担,占用资金20多亿元,棉花经营单位每月共需支付积压棉花的资金利息高达2000万元,平均每天的利息负担近70万元。华容、安乡、澧县、南县等产棉大县尤为突出。华容县棉麻公司,1至3月支付利息达1480万元。安乡县从去年新棉上市起至3月底,已支付利息3200万元。棉麻公司作为国家规定的专一购销单位,棉花已成为舍不下也抛不掉的“烫手的山芋”。因为效益不好,主要棉区的棉麻公司已全面亏损。
二是农民植棉积极性严重受挫。棉花虽然是起步产业,但主产棉区近几年来,得益于中央大幅度调整棉花价格的政策,农民30%以上的纯收入来自棉花,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大大加快。棉花调销突然出现严重困难,许多农民对棉花生产抱着观望的心态,对今年到底种什么仍没有拿稳。华容县主产棉区有48%的农民尚未购棉花备耕肥,已经购肥的农民买的数量比往年也明显减少。特别是国家今年提高定购粮价,不少农民认为种棉生长期长,自然风险大,投入高,价格也不合算,而愿意改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主产棉区县乡各级领导对此更是忧心忡忡。棉花是这些县的财政支柱,棉花生产、购销、初加工、深加工等,每年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这些县财政支出的1/3以上。棉花生产经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各项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棉农和干部职工的“饭碗”。特别是经过几年的调整,产棉区的产业结构已趋于合理。安乡、华容等县为了建设高产棉区,不仅投入巨资改造棉田,还在棉花科技推广、农民培训、防病治虫、棉花服务体系、初加工、深加工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如果再调过头去改种粮食或其他作物,势必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目前,湖南主产棉区各级领导热切期望棉花调销难的局面能在短期内迅速缓解,而不要出现“棉花多了砍、少了赶”的恶性循环,避免棉花生产出现大幅度滑坡。许多基层干部说:我们现在下去发动农民种棉,担心得很。如果今年棉花登场,要是真的卖不出去,不仅让农民经济上受损失,挫伤的更是农民的心。
(湖南日报供稿)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