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6
第11版(教育)
专栏: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何东昌
我国的教育事业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若干重大的难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模式的消极影响还广泛存在,使教育承担的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难以很好完成。这种消极影响不利于民族素质的健康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忧虑,国家教委也正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我国教育已有了一个大发展。今后各类教育当然还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继续有步骤地协调地予以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在教育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高。这里最根本的,就是使基础教育真正从应试教育,即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那种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即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素质全面地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真正普遍地实现这个转变,可以肯定我国教育将会面目一新,那时德、智、体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又有各种专长的人才将会大量涌现,前景十分诱人。
汨罗等地改革带来的希望
实现这种转变的好处,在教育界的很多同志中是有共识的。但是不少同志又认为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此,实践上并不能真正下决心千方百计地去加以实现。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据笔者所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比较成功的事例是有的。如山东的招远县从1988年开始在全县进行了变升学竞争为办学竞争的改革实验。他们在高中招生中,用办学条件和水平与录取挂钩的办法代替过去简单的只以考分定录取的办法,并逐步建立了一套对乡镇一级教育、学校教育、班级工作和学生个人的四级评估体系,初步使全县的基础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再如,浙江绍兴市柯桥教改实验区在70多所中小学的范围内积极探索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合理模式,这项实验至今已进行了8年,目前实验区素质教育也已基本形成。还有如汨罗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探索了12年之久。他们的经验受到省领导的重视,目前已开始向全省推广。《人民教育》1996年第2期刊登了湖南教育报刊社及《人民教育》编辑部的5位同志对其教育状况的长篇调查报告。从这份调查报告上看,“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方针已在汨罗全市439所中小学中全部得到基本落实。以上所举是几个大面积地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对汨罗等地的具体经验也许会有不同看法,但它们至少证明了:大面积地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虽有难度,但是可能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绝不是不治之症。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不少好的经验,可以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但它们的推广遇到了应试教育这个拦路虎。所以只有实现这个转变,才能大面积提高基础教育。这是一切教育和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汨罗等地的成功经验意义十分重大,给我们实现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带来了希望,使人有“柳暗花明”之感。应该进一步考察、总结这些典型,并大力加以推广。
笔者认为,要使基础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这个转变,可能还需要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完善教育制度,努力使青年学生人人能成才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这是一些中学提出的正确口号。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和社会,理应创造条件,使每个有志青年有可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做到了这一步,客观上学生就没有必要拚命去挤升大学这个独木桥了,剩下的就是人们在主观世界中转变观念的问题了,首先是人才观要切合实际,不能都去追求高学历。
我们现在设计的总体教育结构已接近前述的目标,青年学生可经过普通高中通向高等教育,经过初中通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的短期职业培训,等等。这为每个学生进入劳动或工作岗位创造了条件。总的讲,还要搞好城乡两个综合教育改革,把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服务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
但是还应想得更远一些。在早期学校教育中就应该考虑,如何使学生离校以后,能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自己。这样看来,九年义务教育采取“五、四”学制更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日后在劳动和工作岗位上自学的能力。当然还要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好。这样学生毕业了,即使不升学,只要有志向、有毅力,就能结合实际需要继续成长和提高。
现在我国教育上已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两个平行系列。有的同志提出这两个系列之间要有多一点沟通渠道。这是一个重要的见地。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多一点选择。我国已有成功实践的自学考试制度,又有双休日,空暇时间增加了,这些都可为青年成才提供更多的“有志者事竟成”的机遇。
如果我们经过论证,按照多样化成才道路和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将现有的教育制度加以完善,并向在校师生和社会做宣传,那么,社会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可望大为减轻,也有助于消除升学失败诱发的悲剧。
用舆论与政策导向改变过时的传统观念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了要改变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现象。从此以后,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问题远未完全解决。如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技工教育招生却不那么乐观,办学规模的增长也进展较慢。从“产品质量反映了民族素质”的角度来看,这是我国经济竞争力中的一个隐忧。应该说这方面舆论宣传是不够充分的。五六十年代,我们有若干全国知名的劳动模范。现在我们至少需要成千上万各行各业的先进能手,他们应与当年王崇伦、倪志福一样知名,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但有些地方举行技术能手比赛时却出现了报名者寥寥无几的局面。这与我国的教育要培养大量劳动者的要求是不相称的。有的学校里挂的名人像也清一色是各种家。我们当然要宣扬优秀的“家”(科学家、企业家等)与“长”(领导人才),特别是与群众结合得好的先进人物。同时也要宣传优秀的人(工人)与民(农民)。从转变传统观念的难度着想,后者是要花力气的。
与此相应也要有政策导向。要讲德才兼备,“才”要看学历,更要讲能力,当然这二者是有关联的,但毕竟不是一回事。现在有的地方存在机械地讲学历的现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十分重要的政策,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出人才,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但知识与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掌握先进职业技能的工人或农民,他的作用也可以是十分出色的。按照讲学历,不唯学历,重在真才实学的原则,我国的人事、劳动、工资政策也可能要相应地做些修改或补充。职务资格证书制度,有助于改变单纯讲学历的现象,应该加快建立。
加强评估督导,改革升学制度
汨罗等地的改革都是从抓转变教育思想入手的。汨罗还狠抓了目标管理,对各校的办学目标有一套“刚性”的管理办法。实际上是把办学指导思想用目标管理的办法端正过来。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小学升初中实行了免去统考,就近入学的办法,小学从升学压力下获得“解放”。有的地方的“中考”也有改革,办法是把一定比例的名额分给各个初中,不全按分数排队录取,从而缓解了家长送子弟集中挤向历史上重点初中的状况,也调动了所有初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这些都提醒我们要从加强对学校评估督导和升学制度改革上来思考如何促进向素质教育转变。
对省级来讲,不存在省际考试竞争会影响录取多少的问题,需要的是省级主管部门对县级单位办学进行评估督导,然后才是县一级如何对各校进行评估督导问题。要用全面科学评估来代替只看考试成绩来评价的片面做法。我国的督导制度广泛实行,时间还不长,很大精力用于督导下级政府的教育行为,即“督政”。这样就还要花力气“督学(校)”。既然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意义如此巨大,甚至要作为教育面向21世纪的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来看,多花些力气哪怕是增加一些督导人员也是值得的。
为了把学校引向正确方面,升学制度要改革。招生只以一次书面考试定高低的办法,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它有本身难以避免的片面性,不符合德、智、体择优的原则。现在小学直升初中有较多的成功经验,中考开始有了一点经验,除了加以总结推广以外,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办法。同样高考制度也要进一步改革。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即使是一个大省,县级单位最多也不过200多个,是有可能定期逐个加以评估督导的,并可以设想将评估结果与高考录取适当地挂钩,以正面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这方面也要鼓励各地大胆做些改革试验。
要有党政领导的充分重视
这些年来,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涉及社会传统文化心理的改变。它还涉及教育的全局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所以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首先要充分认识这场转变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是毛主席当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他提出了要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都得到发展。实现这个理想境界,将把民族素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使我国社会出现了蓬勃生机。教育的这场转变将从人的素质方面促进各行各业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反过来又推动多样化的各种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可以说是一项很大的社会工程。这又是一个需要物质投入最小,而效益最高的教育工程。实施这项工程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界内外的办学思想,首先是各级干部的教育思想。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科教兴国,关键在人的素质。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如不尽快消除,它会带来的种种危害不可低估。它冲击了德、体、美、劳各育。智育虽然好像受重视了,实际上也是被扭曲了的。它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健康成长。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以勤奋知名于世界许多高校。勤奋出智慧,成绩也就优异。我国以很低的教育经费支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但在国际测评中我们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成绩还是先进的。这要归功于学生学得认真,教师教得认真。但如果应试教育导致长期忽视了劳动教育,加上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社会上追求奢靡之风的影响,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等优秀传统就会逐渐被削弱。教育可以百年树人,但指导思想如不对头,也可以造成大的失误。
党政领导重视教育还要能正确地指导教育,希望从关心民族未来的高度,把端正教育指导思想这件大事也抓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