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古国新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7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古国新姿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联合记者组
告别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乘飞机北行,临近开罗上空,飞机正在逐渐降低高度。透过舷窗下望,一条条道路,一行行绿树,一圈圈树围墙在茫茫沙海上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般的图画,埃及人民变沙漠为绿洲的气魄和轮廓由此可见一斑;一泓碧水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由南向北蜿蜒而去。开罗,这颗沙漠上的又是尼罗河上的明珠已展现在眼前。
飞机在开罗机场着陆了。从机场驱车到开罗市区有几十公里的路程,沿途碧树芳草、高桥新厦,相继映入眼帘。四月的开罗,虽非满目芳菲,但也到处翠绿怡人。这里,举世闻名的吉萨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保存完好的公元前13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等11具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艾资哈尔清真寺和抵御十字军侵略的古城堡,向人们展示了埃及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拥有许多现代建筑的开罗城,同这种古色古香的景观交相辉映,不乏现代气息和色彩:市内高耸入云的开罗塔,宏伟舒展的国际会议中心,设计独特的新歌剧院,以及多姿多彩的新建筑群,在明媚阳光下耀眼夺目。开罗不愧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气息巧妙融合的大都会。
尼罗河之珠是迷人的。然而,更吸引我们视线的是埃及人创造的经济业绩。
无论是与新闻界同行的交谈,还是在工商界、政治界的采访中,埃及朋友经常要谈到多年来埃及的经济发展以及最近出台的埃及经济腾飞计划。据介绍,自1981年穆巴拉克担任总统以来,坚持“和平、稳定、发展”的总方针,把经济置于重要地位,逐步推进经济改革,在强调自力更生和发展本国工农业生产的同时,实行“生产性开放”政策,放宽投资条件。在重点对价格机制、金融、财政和税收进行改革的同时,着力稳定物价,努力安排就业,营造一个较稳定的发展环境,使经济运行逐步纳入持续健康发展轨道。目前,尽管经济改革仍面临种种严峻挑战,但埃及经济仍在改革中发展,成绩斐然:从1991年至今,国家没有靠增印钞票来填补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率由4年前的20%,下降到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的7%左右,已降至20年来的最低点;外汇储备已从10年前的零增加到1994—1995年度的185亿美元;埃镑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现已跨入第七个连续稳定的年头;财政赤字已由1991年实施调整计划之前占整个预算的20%减至今年预计的1.5%,埃及新闻出版署的官员还兴奋地告诉我们,到今年底还有可能实现收支平衡;谷物产量已由1982年农业改革政策出台时的80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1600万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也已由1994—1995年度的4.7%提高到1995—1996年度预计的5.4%,这种发展速度在非洲并不多见。一位埃及朋友告诉我们“如果你们到阿拉伯国家走一走,到处都可以看到‘埃及制造’字样的商品!”
4月24日,就在我们在埃及采访期间,穆巴拉克总统在西奈解放日暨埃及劳动节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埃及成功的经济改革符合埃及的国情,为经济跃进奠定了基础。他还明确提出消除工业投资障碍、优先投资旅游业、重视农业、实现教育现代化等7项政府中心工作和增加国民生产、增加人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发展速度等6项基本目标。看来,正像《金字塔报》社长兼总编易卜拉欣·纳菲阿对记者所说的:“埃及人民正雄心勃勃,要在今年6月开始的新五年计划里,使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10%,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将会有个新的突破”。
与《消息报》同行及新闻出版署官员的交谈,又使我们对经济发展给埃及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变化有了形象具体的认识。现在,埃及人均年消费电量已由14年前的492千瓦时增加到现在的1000千瓦时。全国电话已由1981年的51万门发展到现在的320万门,平均每3户居民就拥有一门电话。居民汽车拥有量增加,1982年平均每17户拥有一辆,现在每12.7户拥有一辆;大学生由1981年的59万多人增加到1995年的82万多人。埃及的影视业也很发达,素有“中东好莱坞”之称。
世事沧桑情依依。中埃两个文明古国的情谊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时,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所穿的御衣是用中国的丝绸织成的。第一位踏上新中国国土的埃及记者、现在的埃及阿拉伯记者协会负责人哈姆鲁什先生动情地对我们说:“阿拉伯人有句格言:‘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历史和文明都使埃中两国走到一起,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要站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前进。”
“喝过罗尼河水的人,终究还会回来的。”登上告别开罗的飞机,埃及朋友的这句话还萦绕耳际。是的,尽管我们只喝过几天的尼罗河水,但对埃及的浓情却难以淡却。我们衷心祝愿尼罗河畔这个文明古国明天会更加辉煌。(本报开罗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