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7
第9版(理论)
专栏:报刊文摘

  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思考
四川达川地委宣传部四川日报评论理论部
地处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达川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农业人口占88%。近几年来,达川地委、行署始终坚持把发展山区农村市场经济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到目前为止,全地区已有44万农民转移到乡镇企业,8万多农民成为个体工商户,外出务工的农民已达100万人以上,既加快了山区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步伐,又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进市场奔小康。
山区农民走向市场存在着许多障碍,主要是农民市场经济观念、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山区农村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严重不足;在生产组织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其中,山区农民小生产同大市场的矛盾,严重地制约着农民走向市场的进程,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推进山区农民走向市场,必须具有以下条件:一是山区农民必须真正成为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意志的市场主体;二是山区农村经济的商品化达到一定的程度;三是山区农村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四是要具备有利于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社会环境;五是山区农民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预测、应变的实际能力。
山区农民走向市场,实质上就是要让山区农民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能力走向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十四大以来,山区农村在稳定和完善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把农民从小块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既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逐步实行山区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又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目标选择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既有长远目标,又有现实目标;既有共同目标,又体现各自的区域特点。在确立长远发展目标时,必须立足于现实基础;在确立现实发展目标时,又必须以长远目标为方向。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现实选择,必须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坚持从现实出发,即坚持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二是尊重客观规律,即必须始终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三是坚持比较优势的原则,在众多的资源中选择最具市场优势的资源进行开发;在众多的优势中选择最具地方特色的优势进行发展和建设。
山区农民走向市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山区农业的分工和山区农民生产的专业化,达到山区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其中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小生产同大市场的矛盾。山区农民要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大幅度调整山区农业内部结构。为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必须打破山区农业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局限,一方面积极推进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山区农村有关部门要面向山区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向山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良种及农资供应、栽培及防疫技术、产品运输销售等农业全过程服务。要在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逐步实现山区的城乡一体化。
山区农民走向市场具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我们要把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切实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引导山区农民走向市场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配套改革,又需要山区农村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民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改进;既要对原有传统计划体制下的有些做法和已形成的利益关系进行冲击和调整,又要为山区农民顺利走向市场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和帮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素质的农民,在走向市场的具体过程中,必然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山区农村党政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资源优势,帮助山区农民解决走向市场的难题;既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引导,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一般号召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通过经验引路,典型示范,加快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步伐。各级领导干部既不能不顾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违背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规律,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盲目蛮干,破坏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必须做好总体规划,注意各个发展阶段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摘自四川日报《从达川的实践看山区农民走向市场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