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通用来到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7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通用来到中国
本报记者林钢
通用汽车公司是执世界汽车牛耳的跨国公司,长期居世界500家大企业排名榜首;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销售额多年来在中国稳居首位,是全国利润最高的国有大企业之一。通用与上汽要联手生产轿车,引起了全球汽车界的关注。
通用来到中国,有一个鲜明特点——整车未动,零部件先行。早在上海项目签约之前,通用公司6个分部之一的德尔福汽车零部件集团早已进入中国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业务。通用汽车中国总公司总裁施雷思说,到现在为止已建立了10个合资企业,还有25个项目正在谈判。产品包括驱动轴、线束、转向器、发动机管理系统、汽车电子、汽车电器、汽车电缆、空调压缩机等。
通过采访我才知道,不仅通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它麾下的德尔福又是世界上最大、实力最雄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994年它的销售额高达260亿美元。它向世界20多家著名汽车厂提供配件,目前在34个国家有业务机构,雇员17.4万人。“客户走到哪里,德尔福就跟进到哪里。”本着这种企业精神,德尔福将在长春、武汉、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轿车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零部件合资厂家,就近供货。施雷思说,德尔福与中国合资生产的零部件,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国际市场。
80年代初中国轿车仓促上阵,引进了车型,引进了总装生产线。而一辆轿车是由上万零部件有机地组合而成的。当时中国只有卡车零部件工业,轿车零部件几乎等于零。于是只好被迫进口外国零部件装车。从零开始的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如舟行浅滩,进展很艰难。大量外汇滚滚流失。汽车界老前辈孟少农曾大声疾呼:“CKD方式(指进口散件组装轿车的方式),是跨国公司推销其产品的好方式,决不是我国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之路!”
十年发展悟出一条重要经验,写进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便是:“八五”和“九五”期间,中国要重点发展汽车(主要是轿车)零部件工业。通用的中国发展战略正好适应了我国产业政策,所以业务进展很快。
通用与上汽之间的基础协议是1995年10月31日在美国密执安州沃伦市签署的。人们注意到与以往的汽车合资协议不同,在上海项目中,中美双方不仅要建造一个年产10万辆轿车的总配厂和一个发动机及变速箱厂,而且要建立一个专门从事汽车设计和开发的合资公司。分析人士指出,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业正在走向成熟。
汽车界业内人士有个共识,当前轿车工业最关键问题是,没有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我国现在生产的几个品牌的轿车,除天津夏利外,全部是合资的。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公允地说,中外合资首先是功劳,而且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汽车工业率先采取了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方针,中国轿车工业才在短短十年里有了飞速发展。从上海牌,到桑塔纳,到奥迪、捷达、富康,中国轿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完成了近半个世纪的跨越。
合资中也有教训:轿车工业没有形成自主开发能力。10年过去,各个车型都先后到了换型时期,我们没有独立设计开发轿车的能力,因此事实上将不得不面临第二次引进。
施雷思说:“通用承诺,我们和上汽的合作,从起步阶段开始,就要帮助自己的合作伙伴建立起自己的轿车设计开发能力。”我承认我是怀着立此存照的心情写下这句话的。施雷思告诉记者,通用总部已决定调现在英国工作的一位著名汽车设计专家来主持这项工作,“我们将首先从车身设计入手。”
发展轿车新项目是上海“九五”期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得到国务院的有力支持。计划在浦东新区设厂生产的是全新设计、将在1997年投产的最新款的别克轿车。在通用诸多品牌中,别克是历史悠久的名牌之一,以发动机强劲和设计新颖闻名于世。新款轿车是按照中国道路、气候、燃料、购买力水平等条件专门设计的。这是一款中高级轿车,于是外国传媒有评论说:它的竞争对手是奥迪和桑塔纳2000。我请施雷思对此发表看法。施雷思是这样回答的:
“通用一贯支持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我们希望,而且也相信,中国不久将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很多人担心,国门大开以后中国轿车能否抵挡得住进口轿车的冲击。我现在可以负责任地回答,安全和性能均属世界现代最高水平的别克轿车,毫无疑问足以当此重任。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中国制造的别克,将和中国制造的奥迪,中国制造的桑塔纳2000一起,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