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创新是正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8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创新是正途
张玉峰
在活字印刷术发明近千年后的今天,汉字出版印刷技术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无数报社、出版社、印刷厂的排字车间里,笨重的铅字架正被一台台便捷的电脑所取代,一大批蓝领工人放下捡字盘,坐到了键盘前,换上了整洁的白色工作服;在民航,以往每天都有的报纸版型空运业务已逐渐消失,计算机远程传版技术把这一繁重的工作交给了无形无影的电波;一张又一张的彩色报纸以清晰的图像和逼真的色彩吸引着读者的目光——这些在20年前连想都难以想象的事,因为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中文出版系统的出现,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北大方正,这家以40万元投资起家的校办企业,在创业10年之后,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中文出版企业,8年间资产增值250倍。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北大方正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顶住了长驱直入中国市场的众多国外厂商的巨大压力,不但保住了国内市场,而且以攻为守,向外迅猛扩展。今天,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北美、澳洲的报界、印刷出版界甚至广告设计部门,只要碰到非罗马拼音文字,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个字:北大方正。
在高度市场化、没有丝毫情面可言的香港股市上,方正发行的1.625亿支股票平稳中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发行市盈率达9.17倍。方正创造了一个新的起点。
进取无止境,创新是正途。方正的成功得益于战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市场中,产品的生命周期线滞后于技术的生命周期线,只有创新的科研成果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商品去占领市场。1976年,王选教授当机立断,作出直接研制激光照排系统的决定,使我国的报业和印刷业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经过二代机和三代机的历程,并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占领了技术制高点。在电子出版系统研制中,方正作出了数十个重要技术决策,使方正在中文电子排版领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方正成立10年来,“培养有市场意识的科学家和培养有科技意识的企业领导者”这一人才培养创新意识,使方正人才辈出,事业受益匪浅。在集团总裁、副总裁的名单里,20多岁的年轻人已不属凤毛麟角,其他的领导岗位就更已成为年轻人的天下。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汉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不管是方正的产品、方正的人才,甚至“方正”本身这一名称,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种文化底蕴的大背景,便是方正的母体——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北京大学。北大是方正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北大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是方正企业文化的源泉。有人曾经问我,方正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就能抵御住国外的优厚的物质科研条件的诱惑,植根于祖国的土地,把方正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原因有许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以王选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方正的元老都是党和国家长期培养的知识分子。他们任劳任怨,对自己要求严、奉献多、索取少,他们坚定的信念使他们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榜样。他们把北大的传统,把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变成了方正的传统。
有着这样一种传统的方正成员,把振奋民族精神当作自己的庄严使命,它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坚实的基石。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场合,王选教授等人反复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100强企业中,有韩国、有墨西哥、有委内瑞拉,为什么就不能有中国的企业?单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就应该把方正当作一项事业,一项爱国主义的事业,一项实现个人最大价值的事业。有了这样一个大前提,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就成为了方正成员自觉的要求,无论是在什么岗位,只要能对集体的事业有益,都会尽职尽责地把它做好。有了这样一个大前提,大家就会发扬当年“两弹一星”攻关组合中的团队精神,不管发生什么变化,都会义无反顾,矢志不移。
(作者为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总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