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荒滩变成了好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5-23
第2版()
专栏:

荒滩变成了好地
本报记者 吕建中
河南开封县袁房村今年的春耕生产运动开展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热烈。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老早就订出了“一九五四年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五十万斤,卖给国家三十万斤”的爱国增产计划,并带动全村的合作社和互助组展开了竞赛,为了切实做到深耕细作,保墒防旱和及时播种,社里除了合理地组织劳力,进行边送粪、边撒粪、随犁、随耙外,又增添了十几头大骡子和十二张八吋步犁,要把全社的荒滩统统改变成肥沃的土壤。他们三月份就把四百八十多亩春地犁耙完毕,并按照国家计划扩大了油料作物——花生的播种面积。另外还在沙地上栽了三千多棵桃树和苹果。三、五年以后,社里光果园和柳棵以及其它副业生产,每年就能收入二十亿元。现在,每逢开封附近的工人、农民和学生来袁房村参观的时候,社员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向他们介绍自己怎样保证完成爱国增产计划,怎样组织起来把这片荒滩变成好地。
“万里黄河九道弯,弯弯都有黄沙滩。”袁房村就是黄河滩上的一个大村庄。解放前,这里几十里的沙地上,无论种上小麦或是花生,一阵大风就掀了根,焦了叶,甚至埋到沙底下。春季作物往往要重播三、四次——有一年竟重播了八次。秋庄稼也常常遭受水淹。因此使袁房村的农民经常过着逃荒,要饭,当佃户的苦难日子。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了土地,又组织起来造林,防汛,生活逐渐好了。但是,这里土质很杂,有荒滩地、飞沙地、火沙地、青沙地、蒙金地等十几种,有的怕旱,有的怕涝,这里适合种小麦,那里又适合种花生,这就必须改造沙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用深犁的办法,把六、七寸深沙土下面那肥沃的黑淤土翻上来,并做到土质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片黄沙滩的面貌,使大家过着更富裕的生活。
袁房村的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就破天荒第一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合作社是一九五二年春天由互助组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互助组长——共产党员赵清波在党的教育下、在实际中,体验到互助组的产量虽比村里的单干农民高一成多,但如果不采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办法,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并扩大公共财产,使用新农具,改良土壤,就不能把生产再提高一步。于是他就教育组员们认识合作社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光明远景,把互助组提高成农业生产合作社了。
合作社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买来十几张七吋步犁和一张十吋步犁进行深耕,沙土压下去,黑油油的淤土翻上来,肥料施得多,土质越来越肥壮;加上社里的土地统一经营,那片地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大大地发挥了土地的潜力。在种植时又实行了合理密植,土地由社员分片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发动全村和联合周围村的群众在黄河边栽培起一道防护林,使庄稼免受风害,土地产量大为提高,建社头一年平均每亩产量就达到二百四十五斤,比一九五一年互助组时增产五成。一九五三年每亩平均产量又提高到三百四十一斤。超过村里的互助组和单干户五成到一倍多。尤其社里根据小麦密植的道理研究出密植花生的办法,每亩丰产花生竟由一般产量二百五十斤提高到一千一百多斤的当地最高纪录。因此去年秋后每个社员平均都分到一千多斤粮食。
然而袁房村不少农民过去却没有看到这条道路,以为单枪匹马也能够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王本正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给地主种了二十多年地,累断了腰筋,流干了眼泪,可是逢年过节要一酒盅面也没有,如今翻身了,他却把一千多斤余粮拿去放账,后来又用放账的钱买了八亩沙土地。他倚仗着自己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庄稼手,觉得连参加互助组自己也吃亏,于是便花了十一万元买了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张功勋的一张旧式犁,又按照老婆的打算养一只老母猪,然后就退出互助组单干了。
王本正天天起早搭晚,的确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一张旧犁再深也不过犁三、四寸,犁来犁去只能在沙土层上面打飘飘,有时他也暗中察看了合作社犁的地,那翻上来的淤土黑油油的,而自己的土地上却仍然是松散的黄沙。加上他只那几亩地,不管什么土质,样样庄稼都得种点。因此没有一样庄稼能比得上合作社,去年小麦比合作社少收三成;合作社实行密植的丰产花生每亩收一千一百多斤,他每亩却只收三百斤。虽然他也知道了新式步犁的好处,但又买不起!
去年十一月间开始学习总路线,袁房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了;同时有了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活的榜样,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用新式农具,才有条件改变黄沙滩的旧面貌,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因此“走社会主义的路”便形成了热潮。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十八户扩大到八十三户,加上新成立的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占了全村总户数的一半。其它的农户也全参加了互助组,而且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准备转社,添制新式农具。这时,王本正在事实面前受到了教育,后悔自己走错了路,便把余粮卖给国家,也加入了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且被选为第二生产队的生产小组长。
社员们现在都满怀信心地说:袁房村再过三、五年,合作社和互助组一挂、一并,就成了集体农庄,就能用上拖拉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