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科技步步深入农民年年增收昌邑形成农科配套服务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步步深入农民年年增收
昌邑形成农科配套服务体系
本报讯在广袤的原野上,一排排养殖肉鸡的塑料大棚星罗棋布,一片片科技示范田首尾相连,一个个科技示范户活跃在田间,一所所技术夜校灯火通明。这是山东省昌邑市实施市场农业与科技配套服务体系后,出现的一幕幕新气象。
去年,全市共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八十多项,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一百二十八点二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二千三百五十二元,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二十点一,农业总产值收入中科技进步部分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为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针对农业机械关键环节不配套的状况,今年首先抓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全市新订购一百台,有许多村达到了一村一台联合收割机。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将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粮食单产上,繁育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十八个,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实现了直接供种。去年,粮食总产达到五点二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生产克服了虫旱涝等自然灾害,皮棉总产达到六千八百七十八吨。
针对近年来全市粮食丰产的实际,他们迅速调整科研方向,确定发展支柱产业,强化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值的思路。市里开发研制的肉鸡、鹅肥肝、菜籽、蔬菜、珍稀动物养殖等项目,不仅占领国内市场,还打入了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提高科技成果覆盖率和规模效益,改变过去农村技术推广无依托、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状况,昌邑市委、市政府上联科研单位,下通千家万户,在全市迅速建起了八千万只肉鸡养殖、六万亩高效林区、二万亩优质桑等十大农业高科技园区。同时利用示范作用推广覆盖全市农业科技成果,先后建立示范基地群十二处,农业科技示范户二点一万户,培训农民生产骨干三万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吸收、消化、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赵宝信张惠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