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三月春歌满柳江——’96广西国际民歌节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0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场

  三月春歌满柳江
——’96广西国际民歌节侧记
王小蓓
春风融融、春花灿灿、春歌漫漫,这就是广西的春天。春天的广西各族人民欢歌笑语,款款叙爱。历史上的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的传统歌节。自1993年始,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民众之所望,倡时代潮流之所向,把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节。今年这一盛大歌会唱到了刘三姐的家乡——柳州。
1956年的中秋,柳州在传说“歌仙”刘三姐骑鲤鱼升天的鱼峰山举办了第一届中秋万人山歌会。郭沫若先生亲临歌会指导并兴奋的吟诵了“鱼峰山畔歌声发,应是刘三姐再来,驾驭龙鱼飞九天,神州处处是歌台。”40年后的4月20日,当年郭老所描绘的一切欣然再现于柳州。
壮乡风采欢歌动
“一声春雷震歌海,春风催我上歌台,上台先唱开台歌,喜迎宾客八方来。”伴随着开台歌和喧闹的锣鼓,880羽和平鸽牵引着1000只彩球融入蓝天的怀抱,来自海内外的艺术家们的祝贺歌和异域美调使广西这片以歌为礼、以歌代言的红土地一片欢腾。来自乡间、城市、海外的5万多群众汇聚在鲜花、绣球、歌声荟萃的喷泉广场。柳州市及三江、融水、金秀等县的专业及民间艺人共5000多人先后表演了双龙牌灯、醒狮闹春、师公祈福、板凳龙舞、瑶山鼓情、三姐歌韵、芦笙踩堂等具有柳州地区浓郁韵味的节目。百辆彩车满载着柳州文化名城的精萃开入市区,柳州市区约10万余人观赏了这空前的开台仪式。
广西拥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难、彝、水、回、京、仡佬等12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用歌播种爱情、耕耘希望、赞美生活、收获金秋的民族风俗。柳州是传说中“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广西各族歌手和人民演唱民歌的活动中心。市区的鱼峰山下、柳江滨畔、喷泉广场的三大民间对歌场日日歌声萦绕,那从柳州走出去的“刘三姐”的歌声曾吸引了大江南北的远客近邻,至今仍然荡漾在人们心中。
五湖四海唱着来
“风吹来,云飞来,星星月亮唱着来,山奔来,海涌来,五湖四海唱着来。”民歌礼仪歌展的大龙潭公园满眼绿树满眼歌。《迎客歌》、《拦路歌》、《问候歌》、《哭嫁歌》、《贺郎歌》……各民族的欢歌和少数民族的亭阁楼台相得益彰,自成天趣。到处是缤纷的服饰,到处是欢乐的歌声。风雨桥畔笙歌阵阵,绿荫丛中人群涌动。春日初绿的草地上坐满了前来听歌的各界群众。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越南等国的歌手和艺术家们纷纷登台献歌。千里之遥,万里之途,隔不断这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这边唱来那边和,大龙潭的民歌展示尚未结束,鱼峰山上的歌声又起,来自柳州各地的民歌手汇聚一堂,摆开了对歌擂台。歌手们两人一组,四人搭对,摆开了歌阵。鱼峰山下的第一对歌台前,76岁的退休老人潘玉英上午9时就在山石上占据了最好的地形,山上的各处山石上坐满了像潘玉英这样的听歌老人。他们中有的抱着雨伞,拿着拐棍,带着干粮,早早的就期盼着听到广西歌王方寿德和歌师周子钧的歌声。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民歌节前来观歌、对歌的群众逾20万人。
让世界唱圆一个爱
广西民歌节已举办了4届。4年来,王昆、郭兰英、胡松华、才旦卓玛、马玉涛、王玉珍、何继光、吴雁泽、德德玛、蒋大为、宋祖英、吕继宏、韩延文及2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歌手们不取分文,有的甚至将已到手的出场费退掉兴高采烈地来“过自己的节日”。文化界的一位负责同志说:在我国各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节日中,广西国际民歌节是地道的富于民族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王昆对此曾感慨地说:人民大众是民歌的沃土,我们是人民培养出来的,难道我们还向培养我们的大地索取不成?!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林教授是广西人民的老朋友,更是民歌节的历届嘉宾,他不仅为广西培养了许多知名的歌手,就是在歌节期间也悉心地指导热爱民歌的人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振潜赞誉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美德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举办民歌节并不仅仅是为了唱民歌,更主要的是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展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民歌节的举办实际是广西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优秀文化的综合展示。为促进广西的民族艺术,广西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广西文化行政部门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本民族歌手的办法,民族歌曲征集、民族歌手培训班、民歌大赛等多种方式相统一,强化和普及并举,使广西的民族艺术近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附图片)
广西来宾县壮剧团表演《稻草舞》。杨衍霖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