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首都各界人士送别诗人艾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1
第2版(要闻)
专栏:

  首都各界人士送别诗人艾青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新华社记者曲志红、本报记者李战吉报道:数百位文学界知名人士和许多普通读者,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与现当代诗坛上的杰出代表——艾青作最后的告别,随后艾青的遗体在这里火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在鲜花环绕的灵前鞠躬默哀,并向艾青夫人高瑛和子女再次表示哀悼和安慰。胡锦涛、丁关根、李铁映、宋任穷、倪志福、彭冲、马万祺等和中组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作协等有关单位送了花圈。冰心老人和远在上海的巴金,也送来花圈为这位文坛老友的逝世致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5月7日专程到艾老家中表示哀悼,他说,艾老一生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诗歌文章永存读者心中。
的确,艾青以他激情洋溢的诗歌和高尚的品格,为自己立下了一座丰碑,赢得了超越时代和国界的长存。正像一位11岁的女孩,用她稚嫩的笔写下的为艾青爷爷送行的诗句:“……当我失去了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灵魂来交流沟通。”
被誉为“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的艾青,30年代起在反动势力的监狱中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并历60年而不衰。他以诗人的真挚和革命者的热忱,关心国家、人民的命运,执著地追求光明,他用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斗争、革命历程和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新诗创作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时代的歌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8年前艾青在诗中写下的这句自白,概括了他自己一生情感和创作的灵魂。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受到我国几代读者的厚爱和世界诗坛的瞩目。在他因病于5月5日与世长辞的消息传出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唁电、来信接连不断,前往家中吊唁的人士络绎不绝,艾老家中的小灵堂内外,摆满了人们寄托哀思的鲜花、挽联。老诗人朱子奇充满深情的挽诗可能说出了许多相熟或陌生的朋友共同的心声:“不要说大堰河已老了,已走了,她流不尽的青春奶汁永在奔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