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他是工人的一员——回忆李沛瑶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3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他是工人的一员
——回忆李沛瑶同志
江树平
李沛瑶同志不幸遇害的消息传来,对于南昌飞机制造厂几万名职工来讲,真如晴天霹雳。悲痛之余,许多工人自发地发唁电,打电话,深表哀悼。40余名老朋友老同事聚在一起,草拟一幅幅挽联:“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为人忠诚爱国爱民”;“工人群众一知己,航空工业挽精英”送寄北京。
李沛瑶同志自1957年毕业分配来南昌飞机制造厂工作到1986年调离,在这里整整工作生活了30年。他是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典范。犹如一滴水注入浩瀚的大海,李沛瑶同志已完完全全成为工人群众中的一员,他是全厂妇孺皆知的心地善良和蔼朴素的“李师傅”。
工人群众一知己
李沛瑶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的公子。1957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以他家庭条件,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工作,但李济深对他说:“你应该下去,在我身边,你的翅膀长不硬。”于是,李沛瑶遵照毛主席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教导,带着父辈的嘱托,来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工作。
他是高干子弟,又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但他为人随和,礼貌恭谦,少言语,崇实干,勤动手。
他人缘关系极好,交了许多知心朋友。最好的有两位,一位革新能手是熊润保,一位是七级钳工邹怀根。都是能工巧匠。李沛瑶与他俩深交30多年。熊润保后来调到南昌无线电七厂,李沛瑶还骑车40多公里去看他,并在那儿住了两天。李沛瑶参加民革,调到省里工作,都征求了他的意见。李沛瑶不幸逝世消息传来,熊润保当即挥泪书寄挽联,悲痛万分。
李沛瑶调北京后,时刻惦念着南飞,惦念工人朋友。他两次来江西视察工作,都回到了南飞,回到了工作30年的车间。由于随行领导很多,工人们开始有些拘束,李沛瑶还如以往一样,亲切随和。他见到徒弟杨志锋,老远地叫他名字,到他机床边,询问他的近况。见到工艺组长刘立飞,像当年一样,直呼他的外号,惹得在场人一阵欢笑。工人见他就无拘无束地拉起了家常,向他反映子女就业、劳动保险等有关问题,他都一一作了解释。南飞的同志去北京,自然也忘不了找这位老朋友。肖有为1994年出差北京,打电话给李沛瑶,李沛瑶接到电话就“骂”他:“怎么,只打电话,不来看我么?”肖到他家做客,李沛瑶一直送到楼下上汽车。肖有为悼念李沛瑶唁电是八个字:身居高位,不忘旧情。
多技多能学无止境
在车间,李沛瑶是工艺员。按一般要求,工艺员是负责编排设计产品加工工艺。但李沛瑶工作远远突破了他工作范围。他车刨铣冲样样在行,即使焊接技术,他也掌握得十分娴熟。
李沛瑶十分喜欢动手,革新设备,组装电子线路几乎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70年代,厂里生产一批战斗飞机,车间铣工成为卡脖子工段。李沛瑶就带着徒弟杨志锋革新一台专用设备“外型自动靠模铣”。查资料、定方案、画图纸、加工制造,没日没夜,不亦乐乎,整个过程都由他师徒两人完成。靠模铣制作成功,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十多倍。李沛瑶革新制作的设备还有电磁模座、型材变切面靠模铣、液压虎钳、液压刨床、砂轮切割机、型材绕弯机等等。他不仅懂机械,电子技术也很精通,车间许多设备的自动控制、集成电路,都是他亲自动手设计编制的。而今,这些设备仍在车间发挥作用。
高深渊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归功于他的勤奋好学。他收入微薄,从不讲究吃穿,但书不能不买。有时吃饭也看书。看着看着,竟然连饭碗也不知放到何处。等他从书本境界中醒悟过来时,常常问自己饭吃过没有?工艺组刘立飞就几次帮他找过丢失的饭碗。
谦逊严谨淡泊名利
李沛瑶为人十分谦逊。他认为,自己虽然上了大学,有了书本知识,但这种知识很不完全。只有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才行。他搞革新,常常是图纸画了一半,人又到车间里去察看了,向师傅请教去了,回来再画。
他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在革新靠模铣时,一次,他与工人一起安装,有个齿轮怎样也装不上去,他把杨志锋叫来,一检查发现,是计算有误差。李沛瑶当着许多同事面,板着脸孔批评说:“怎么搞的?做事哪能这样马虎!”杨志锋从此工作更为小心谨慎。
工艺员成星怀与李沛瑶一起搞革新多年,有一次,一个关键设备弹簧弹性不够,在李沛瑶启发下得到圆满解决。尔后,成星怀为此写了篇论文。李沛瑶读后,十分高兴,称赞鼓励说:“世界上的事就怕讲认真,认真一下,就成功解决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李沛瑶工作十分认真严谨,但对名利却看得十分淡泊。他在车间革新那么多设备,都是从生产出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未想到申报什么革新和发明。型材绕弯机制造成功,产生很好效益,车间里要他总结经验,催了几次,他轻描淡写地写了二张稿纸交差,车间要求重写,李沛瑶还是不愿动笔。直到评高工和省航空学会要论文,又催了几次,他才认真修改。这台绕弯机构思精巧,属全国首创,已列入《航空制造工程手册·钣金分册》,这篇论文也获省航空学会优秀论文奖。他还编有《钣金手册》、《锻压工人技术问答》,都是根据生产实践需要而编著的。申报高级工程师,他自己也无所谓,开始不去申请,是在朋友们多次催促下才填了表。一上报,一致通过了。
对钱财,李沛瑶更是淡漠。1957年他从北京来南昌,有照相机,猎枪,自行车,后来都借给朋友用,散失了。他生活一贯很简朴,他常对朋友讲,他父亲要求他很严,当年在北航读书,父亲每月仅给他6元零用钱,养成节俭习惯。到北京,当了领导干部,家中仍然十分朴素。南飞朋友到他家玩,他将访问巴基斯坦的录像放给朋友看。朋友发现,他仅有一套礼服,在庄严场合下穿,平时都是套一件夹克衫。
李沛瑶淡泊名利,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却是十分清醒和坚定。“文革”时,造反成为一种时髦,他却立场十分坚定地认为:不能造共产党的反,在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行的。国民党搞了20多年,中国成了什么样子?共产党把中国不断建设得繁荣强大,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劝朋友们不要参加“造反派”。
以帮助别人为快乐
李沛瑶是一个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人。他办公桌上,他家里,总是有修理好的收音机、电视机。问是替谁修的,他往往叫不出名字。有些人,他根本不认识,只要托他,他从不拒绝。他为多少人修理过电器,谁也说不清楚。
在南飞,很多人都得到他的帮助。许礼门与他同一办公室工作,进厂时是位工人,现成为高级工程师,离不开他的帮助和培养。许礼门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是1985年,他家黑白电视机坏了,许礼门在办公室无意地讲了此事。没想到晚上李沛瑶就带着工具到他家修理。许礼门比李沛瑶小十多岁,视李为师长,不好意思劳他驾,没想到李沛瑶当晚不请自来。第二次是春节,许礼门上午去李沛瑶家拜年,下午,李沛瑶马上回访。
李沛瑶有许多爱好,游泳、射击、照相、养猫、种花、电子技术等等,而每一种爱好,都是他助人为乐的最好形式。除帮人修电器外,他还为人修猎枪、修照相机。他家猫生了崽,高高兴兴送人。他家房后是个小花园,朋友们的花圃,有种苗就送人。他调北京,院子里几百盆花,全都送给邻居和朋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