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科技增效烟台农村经济向集约型转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4
第1版(要闻)
专栏:

  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科技增效
烟台农村经济向集约型转化
本报讯山东省烟台市注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利用先进科技成果,使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有效地增加了农村各业的经济效益。
烟台市的种植业、加工业都有很好的基础。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他们看到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还很粗放,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他们引导全市农村经济从粗放型扩大外延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扩大内涵的增长方式转化,从而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他们把原来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产业分类组成集团,形成“产业链”。比如,牟平区盛产苹果、蜜桃、蔬菜、花生、食用菌、水产品,也陆续搞了一些加工,但多是分散的,形不成优势;一家一户资金不足,也多没形成规模效益。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内集资3.7亿元,从银行贷款3.3亿元,围绕水果、蔬菜、畜牧、花生、食用菌、水产品等15个主导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组建成13个集团公司,下设180个企业,这些企业又连着159个生产基地,这些基地连着全区50%以上的农户,把大农业、粗加工、精加工、深加工、经贸各业连成流通畅达的链条,生产30多个品种的食品,销往几十个国家。
在组织农村各业生产中,烟台市还注意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科技成果,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比如蓬莱市产葡萄很多,而且优质,可过去加工少而且粗放,去年他们从荷兰和天津引进最新技术,加工葡萄汁,酿造葡萄酒,使葡萄增值一倍不说,还使全市的葡萄由滞销变畅销;莱阳市龙大企业集团公司从日本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成国际一流的全封闭无菌加工车间,一年加工各种蔬菜12万吨,带动全市3个镇2万多农户致富,形成全国最大的“绿色产业”;龙口市发挥专家的作用,创造出名牌产品——龙口粉丝,然后扩大规模,增加产量,带动全市农民致富。(王永福段心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