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为了西征的创业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4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为了西征的创业者
河南油田青年志愿者服务总站代表张海龙
90年代初,勘探开发已近20年的河南油田步入了开发后期,原油产量逐年下降。为了油田的发展,为了8万职工家属的生计,1993年底,河南油田作出了西征的决策,大胆投标新疆焉耆和三塘湖,在塔里木盆地勘探新的油田。5000名远征新疆的将士,带着油田的希望,带着亲人的嘱托,踏上了西出阳关的征程,开始了艰辛的第二次创业。同时,也把他们对亲人、对家庭的牵挂留在了油田。
这一切,深深地牵动了我们年轻人的心。我们觉得应当为西征职工家属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去新疆创业的将士们安心地工作。于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服务,为西征职工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河南油田拉开了序幕。我们在《河南石油报》上刊登了招募青年志愿者的启事。仅一周的时间我们就招募到了4896名青年志愿者。
1995年春节,工程师魏可平夫妻俩沉浸在幸福之中,因为再过半个月,魏可平就要当爸爸了,单位还分了新房,正准备搬家。但是,大年初三,西部勘探公司发来电报,急需魏可平去修理仪器。一时间,夫妻俩手足无措,左右为难。可为了油田,魏可平还是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一天,魏可平突然从油田专用电台的呼叫声中,听到了妻子熟悉的声音:“可平,前几天青年志愿者帮咱搬了新家。我临产时他们又带我去医院,顺产生下了一个女孩,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吧!”听了这些,魏可平百感交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自己的妻子和心爱的女儿也忘了问候,禁不住啜泣起来。
一个月后,魏可平从新疆回到了油田。征尘未洗,家门不入,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杨进博,他握着杨进博的手说:“我也要做一名青年志愿者,请收下我吧!”从此,细心的人们发现,在我们的队伍中,又多了一位戴眼镜的文弱青年,在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中,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也干得最认真、最起劲……
1995年夏天,酷热难熬,油田试采公司的饮用水受到了污染,公司只好每天用罐车从几十公里之外运水供应。炎热的天气,水对每个家庭多么珍贵啊!而28户西征家属,分布在6个居民楼上,妻儿老小的上下楼提水十分困难。志愿者们决定,每两人承包一户,由56名志愿者组成打水队,每天为西征职工家庭送水。一天下午,志愿者刘俊芳把水送完赶到附属小学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8岁的儿子,急得她流着眼泪四处询问。后来,走失的儿子被学校的一位老师发现送回家中。一见面,儿子委屈地说:“妈妈,别的同学天天有人按时接按时送,爸爸出差了,您别去送水好吗?”望着儿子难过的神情,刘俊芳说:“孩子,不行呐,阿姨家的叔叔去新疆了,不送水,她家就吃不上饭呀。”
我们每一个志愿者也有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也有着一份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但是为了油田的发展和生存,我们只有做出牺牲。就拿我来说,我的家也是一个西征家庭。兄妹三人,哥哥、妹夫都西征去了,年逾七旬的父母疾病缠身。志愿服务是在业余时间开展,我因此常常顾不上家。每次,我忙完后回到家中,总是满怀愧意地对父母说:“家中有什么活,留着等我来做吧!”父亲却说:“那么多西征职工家属,你忙他们去吧。家里的事,我们还能干。”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更坚定了我为西征将士服务的决心。
1995年3月5日,凝聚着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河南油田青年志愿者服务总站”挂牌成立了,我担任了站长。1995年5月,一个以总站协调七个分站、34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80个服务点、5000名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网络建成了,我们共为1348户有困难的西征职工提供“一助一”长期志愿服务。如今,在这个网络里,任何一个西征家属只要拨通“3838111——青年志愿者热线”,我们青年志愿者就会迅速来到他们身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