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东北现象”有新解——哈尔滨职工再就业问题采访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5
第2版(经济)
专栏:

  “东北现象”有新解
——哈尔滨职工再就业问题采访之三
本报记者班明丽莫新元王彦田
救济不救穷
救济,补助,年关发饺子钱……对于企业待岗职工,是雪中送炭。但是,救济怎能救穷?
这几年,哈尔滨市一些困难企业得到国家不少拨款贷款,用于安置职工生活。然而,这些钱一旦用光,企业困难依旧,待岗职工继增,有限的资助很快被新增困难吞没。
市委书记索长有感慨地说:“择业问题不仅仅是人的观念问题,它与经济体制互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因此,最终解决择业观问题,要靠改革、发展,要增加社会经济总量。我们坚信一条: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
哈尔滨虽有10万企业富余人员,但社会秩序却表现出特有的平静。因为他们正在以极大的勇气推进改革,其魄力、其势头并不亚于较早进入市场经济的地区。继去年开展改革经济环境大讨论后,今年他们又开展了“引导企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讨论,引导职工从发展观、市场观、营销观、人才观、择业观等方面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接轨,进一步打掉“安于困难”、“等待补助”的思想,到市场上寻找个人及企业的位置。
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给企业富余职工创造了新的希望,昔日的“东北现象”在发生质变。
把握“主战场”
哈尔滨人择业观不如黄岩人开放、灵活,首先是体制差异造成的。用哈尔滨人的话说:“我们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也是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其中主要标志是,经济成份的单一化,国有经济所占份额过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1995年,哈尔滨市领导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学习时发现,那里经济结构多元化,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大大下降,却并未影响它的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不但没有妨碍了国有经济发展,反而帮助国有企业卸掉了不少包袱。而直到去年底,哈尔滨市的国有经济仍然占到50%以上。以机电工业为主、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曾被视为中国的骄傲,如今成了沉重的包袱。更沉重的是,长期单一的计划体制形成了等靠要的“积习”难以改变。
哈尔滨市领导认为,虽然国有经济困难很大,改革和发展仍然要立足于这个“主战场”,在改革中推动经济成份多元化、产业结构多门类、产品结构多样化。
老军工企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军品锐减后,生产难以为继,但他们较早地认识到,军转民,等不来,要不来,自己的梦自己圆。开始转产时有点盲目,压面机、洗衣机、自行车,什么都干,但效益不佳。终于选择了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产业——汽车,先后投资4.6亿元,对微型汽车进行整体改造,由年产2万辆增加到10万辆。去年仅汽车销售收入就达到18亿多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80%以上。与此同时,主业飞机制造得以与国外合作,开始向21世纪迈进;一大批三产实体的涌现,使厂内打破了单一的国有成份、单一的重工结构,现在公司有200多种产品。
在国有“哈飞”之外,他们又造出一个“集体”性的“哈飞”,吸纳了不少富余人员。打破单一结构后,“军品保一顿饭,民品保两顿饭,三产保零花钱”,哈飞成了推动哈尔滨以至全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放活小企业的突破口,也是从消除依赖国家的“旧习”开始的。宾县为此提供了丰富经验。
过去解决生产资金,宾县的国有企业习惯于向上要,厂长找局长,局长找县长,想方设法从国家口袋掏钱。但企业机制僵化,要钱越多压得越死,赔得越多。一旦银行无力扶持,许多企业借贷无门,只好停产。前两年,县财政已经陷入困境。
1993年11月起,他们痛下决心改革国有企业单一的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合资改造、集团化经营、分离分流、股份制、租赁、承包、兼并、关停、一企多制等十几种制度的实行,使宾县的工业体制从根本上破“结”,全县国有工业企业结束了长期亏损的历史,县域经济也走出了低谷,出现了恢复发展的历史性转机。这三年,宾县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哈尔滨一大批国有小企业都是在这样的改制中走出困境,“主战场”由被动逐渐转向主动。
开辟“第二战场”
黑龙江是资源大省,哈尔滨集中了一批“原”字号产业:原油、原煤、原木,及其它基础性工业原材料。资源多,究竟是好事坏事?要看以什么眼光衡量。
“原”字号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业”,其产量、销售、价格自然首先要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不利的一面。资源不能再生,越用越少,这也是不利因素。以计划经济思路看它,它是死的,开发不了就是包袱,不合理开发就是浪费。但是,以市场经济眼光看,就发现在“原”字号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潜力很大,以不同的思路利用,会有不同的效益。特别是哈尔滨及黑龙江全省还有许多资源没有得到更好利用,比如大片的黑土地。
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胡祥鼎告诉我们,省内有一个林区,建国初期有10亿立方米木材,到1994年只剩1.3亿立方米。全省40个林业局有15个已无木可伐,拖欠职工工资。何以如此?大锅饭的管理体制。
过去国家投资栽树,给多少钱栽多少树,遇到困难又去砍树,管理者摆脱不了短期行为。省委书记岳岐峰一针见血地指出:“旧体制是毁林元凶。”他动情地说:“大兴安岭在黑龙江地域内的树木可以砍50年,砍完天然屏障就没了,受害的首先是黑龙江,东北、华北、半个中国都要深受其害。50年,我们都不在了,几任书记省长也都不在了,但是,九泉之下,我们也得承担历史的罪名啊!”
省委在决定改革旧体制的同时,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战略。改革缓解了森工行业的困难。煤炭行业算一笔帐,如果煤炭以销定产,全省煤矿约能分离出五六万人,转向农业种地,可以减少开支五六亿元,同时解决了职工的生活问题。
现在,“第二战场”的外延与内涵不断扩展,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发展经济的增长点的代名词。“第二战场”的开辟,与不放松“主战场”二者相互支持,成为统一方针,共同推动哈尔滨经济。1995年,全市非国有经济比上年增长17.2%,比全市经济增幅高4.6个百分点,是“八五”以来非国有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
困难地区的发展,也不能坐等国家,要自己解放自己。纵观哈尔滨及黑龙江省近几年的发展,我们深感,昔日把国有经济的困难概括为“东北现象”一说,如今应予修正。迎着困难前进,就能捕捉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这应是今天“东北现象”的新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