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尊重各国艺术自身的特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6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尊重各国艺术自身的特色
徐永祥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是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前三处都地处亚洲,这是上苍造物独钟情于东方的安排。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背景。让我们缩小文明概念而只谈艺术,东方艺术的发展当然就渊源于这个历史背景,和西方艺术相对而言,各有各的特色。
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特点和相异性,构成了世界艺术的两大板块。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布着一百多个国家和居住着几百个不同民族。每个国家和不同的民族,都会强烈地表现出他们自身的艺术特色和相异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尊重并肯定这种相异性恰恰是世界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多少哲学巨匠、艺术大师、美术史家对此早就取得了共识,认为人类的艺术差异越多样,就越能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刻地体现人类的精神面貌。
自然界的结构必须保持生态平衡,因为这有利于人类的物质需要。世界艺术结构也需要有个“生态平衡”,这有利于人类的精神生活需要。这就是东西方艺术两大板块的相互依存,以及各个国家不同民族艺术的总体组合。
历史上人类的战争,总是伴随着强者的文化入侵,一些多少带点偏见的西方美术史家在谈及古罗马对东方的侵略时,总是津津乐道,而当东方影响西方时,他们就发出哀叹。一位西方艺术史家曾写道:“古代西方诸民族造型艺术的衰落——200年起在东方的影响下逐渐枯萎——是艺术史上最触目的现象之一。”一个民族的艺术魅力是不可小看的,它能在精神上征服“征服者”,胜利了的罗马贵族对被征服了的希腊艺术着了魔,就是例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仍然以其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来发展自己的艺术。可以说,这是不同民族自身的“遗传基因”永远在起主导作用,一切外来影响只能起次要作用。
中国艺术的发展,应当是东西方艺术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洋为中用。然而最近有人说,中国美术同“国际接轨”就是搞“世界美术一体化”,对此,笔者颇有异议。西方可谓大矣,美术世界的统一中心,不知把它安排在哪个国家?西方美术的多元格局,弄得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中心在哪里。再说西方现代主义目前虽并未失去它的主流地位,但后现代思潮已渐露端倪,并开始对现代主义某些特征(比如失却公众性)作第一波的尝试冲击。似乎后现代艺术大有长进,并认为是未来取代现代主义的必然。然而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现代情景的象征,也绝非那么容易成为历史,它既然是一个时代的主流,作出了自身的贡献,其影响力也非同小可。
黄河流域古文明的诞生和崛起,造就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奠定了我们深厚的传统底蕴。西方艺术思潮中所有的精髓,我们尽可认真学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充实自己,但不能夸大西方来制约我们。从总体上说,中国美术的发展将永远在神州大地的热土上,顺着自己的轨迹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