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现代化的发行中心——法国阿歇特(桦榭)图书公司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6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现代化的发行中心
——法国阿歇特(桦榭)图书公司一瞥
人民日报新闻代表团
应法国阿歇特(桦榭)集团之邀,4月23日下午,我们乘面包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约半个小时,来到巴黎西郊40多公里处的阿歇特图书发行中心参观。中心的办公楼坐落在绿树丛组成的围墙里,院内树木葱茏,绿荫如盖,走廊里乳白色的木格长框里种满了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鲜花,汇成一条名副其实的花廊。
接待我们的发行中心负责人埃尔韦先生和陪同我们的公司国际发行部经理让—马克,没有按惯例在会议室介绍情况,径直领我们穿过通往院内的走廊,在一面高大得惊人的白色面墙下停住。主人见我们疑惑不解的神情,用手指指说:“里面就是发行中心的工作车间。”这可是从未见过的发行中心。它占地5万平方米,约70个足球场大;发行工作间高达20米(相当7层楼高)、长200米、宽120米。走进去一看,这分明酷似宏大的图书藏馆、商品储库,从底层到顶层,从东边到西边,一排一排,一层一层,一格一格,按类编号,整齐码放,数都数不清,看也看不过来,名副其实的书的海洋、书的高山。主人介绍说,“这里每天来20部大型货柜车,往返运书40—50万册,长年存书3000万册。同样规模的工作间,我们有两个”。这么多书是哪儿来的?主人不等我们发问,继续说,“法国有400家出版社,每年光新书就有1.5万种问世,作为欧洲最大的发行中心,阿歇特承揽了其中75家出版社的出版发行工作。每年发行新书近4000种,这儿的新书流水线最多时一周要出书80—150万册,共计200种新书的分拣和包装”。
这个宏大的发行工作间,又酷似在国内参观过的电冰箱生产车间,传送带像流水线似的,在不断输送装满书的书框,让当天进库的书籍,各就各位;升降机在高高的书架间来回穿梭,升上降下,按订单索取图书;拖箱跑车无声地来回滑行,装运图书到位,包装封箱。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么大的发行中心,总共500名工作人员,其中20多个电脑管理人员,把所有购书订单输入电脑,然后再由其他工作人员,按电脑显示的订单要求,一一取书、入箱、包扎、装车……主人向我们介绍说:“全法国每年销售书籍3.5亿册,仅阿歇特发行销售的就有一亿册。”
法国书刊出版发行,有其独特做法。像其他商品一样,图书从出版到发行,一般有出版商、中间商、销售商三个环节组成。他们的利润分成各占30%,余下的10%为书库费用。阿歇特发行中心在全国各地设立了600多个图书服务中心,向1.6万家书店及3000家超级市场和报刊店供书。为了加强出版商和销售商的合作,阿歇特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销售商代表座谈会,交流各方面情况,部署今后的出版和销售。发行中心规定,销售商卖不出的图书,可原封退回。我们在现场看到,一批批退回的图书正在拆包,重新分类,回归原位。重新返回入库的图书,约占售出图书的1/5。这虽然是不小的比例,也给发行中心带来麻烦,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销售商的后顾之忧,最终稳定它的销售队伍。结果,销售商也就离不开阿歇特。
阿歇特发行中心只是阿歇特图书公司的一员。在距发行中心约200公里处,还有一家与之成龙配套的印刷厂,图书年印刷量上亿册。阿歇特图书公司以出版发行优质图书著名,业务范围广,经营文学丛书、教科书、青少年袖珍读物和平装书,尤其在百科全书出版发行方面排名世界第一,年营业额达40多亿法郎。
阿歇特图书公司已有170年历史,是在一家出版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所属的阿歇特集团现是法国最大的国际信息通讯集团。从创办之日起,阿歇特的哲学就是信守质量第一,在强调严谨的同时,鼓励多样化和竞争精神,坚持以最低的成本和优质的服务向读者推销上乘之作。因此,许多荣获国际大奖的书籍都选择阿歇特出版发行,其中仅获诺贝尔奖的著作就有30部。善抓时机、目光远大是阿歇特的特点。40年前,面对法国人对知识的兴趣日增,阿歇特抢先占领了薄利多销的袖珍书市场,推动了不少经典作品和“大部头”书的普及。如今法国10本袖珍书至少有6本出自阿歇特。90年代以来,阿歇特又捷足先登,瞄准了前景广阔的多媒体市场,及时开拓图书激光视盘业务,用多种语言在国内和欧美一些国家推出了各类百科光盘、家庭教育和娱乐光盘,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国际业务的兴旺也是阿歇特成功的标志之一,阿歇特目前有50%的经营活动是在国外进行的。最近几年,阿歇特愈来愈重视在中国的发展,已开始同北京和上海的几家出版社合作出版儿童百科等教育类书籍;妇女杂志《她》也已在中国建立了出版发行中心。我们相信,在今后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阿歇特将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附图片)
图为阿歇特图书发行中心一角。
本报记者 李济国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