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领导干部动笔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7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领导干部动笔好
胡立人
我们党历来提倡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报告。这既是一项组织要求,也是一项政治要求。早在1948年,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指示中,就已明确指出:“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全国解放后,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地区的一次座谈会上,也曾强调:“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
领导干部动笔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的党中央领导同志,不知亲自起草了多少文电,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是身体不好、眼力不好的领导同志,也不例外。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眼睛不好,但为了吸取外国的作战经验,他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利用间隙时间,亲自翻译苏联红军卫国战争材料。他常对人说:“我拜了两位老师——中文请教小平同志,俄文请教左权同志。”他还说:“找老师要看真心和假心。假心找,千里难寻;真心找,眼前就是。”当时,和刘伯承在一起生活、战斗的同志,无不为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所感动。大家称赞说:“自古以来,都有一些人好为人师,而刘伯承司令员却正好相反,他是为人好师。”
领导干部动笔具备特有的优势。在工作中,领导干部掌握着全局,情况明,原因清,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领导干部动笔,写出来的文字,就会比一般干部的文稿高出一筹。关于领导干部动笔问题,邓小平同志还说过这么一句话:“领导同志具备这个条件:了解情况比较多,看问题比较全面、正确。”“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这就说明,领导干部动笔,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有益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确有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向上报告,向下讲话,都要靠别人写稿子。笔者在地方工作的时候,曾见到过这样一件事:上午快下班了,一位领导干部把一位下属干部叫去,说他下午一上班,就去参加一个基层单位的会议,要求利用中午时间,为他起草一个讲话稿。可见,这位领导干部的依赖思想和懒惰情绪,到了何等地步!同时,也说明,这位领导干部,对召开的会,对下属单位的情况,心中无底。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干部参加学习、研讨,写心得体会文章,也要有写作班子侍候。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最近,有人发表文章,提倡领导干部要说自己的话。领导说自己的话,体现了个人的思想高度、思维特色和品格气质,以及独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反之,领导干部省心、省事,习惯于念别人写好的讲稿,这除了让人反感之外,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提倡领导干部动笔,并不是不分轻重缓急,事必躬亲,并不是说一些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报告和文章,都要领导干部亲自动手。有些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的报告和总结,组织一个写作班子来起草,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提倡领导干部动笔,只是说,能够亲自动笔的最好亲自动笔。
动笔是深入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领导干部动笔,也反映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刻苦勤奋精神。江泽民同志一再要求全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愿各级领导同志,努力学习,多动脑子,多动笔,更主动,更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