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道德,一笔巨大的财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17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读者评报

  道德,一笔巨大的财富
一个从儿时起就萦绕在我脑海深处的问题,每每苦思却难悟其中真谛。读了你报“读者之友”版近期开展的“个人素质与公德意识”讨论,我找到了答案。
1958年,我未满周岁,父亲刚刚28岁就走完了他人生的路程。从我记事起,一直到现在,曾无数次听长辈们提起我父亲,几乎每次他们都要说:“水生(我父亲的小名)是少有的好人。”接着,便讲述父亲生前做的那一件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
父亲去世那年,曾到外地担铁沙,半路上突然吐血。同伴要分担他的沙,他硬是不让,说:“你们挑的沙已经很重了,一百多里路,四人挑五人的担,怎么能行?”
大跃进办食堂,稀薄见底的玉米粥,大人每餐一两。他总怕排在队伍后头的人吃不上挨饿,每次都要求给自己这碗盛浅些。
一次,父亲路过别人的田岸,不小心踩了人家菜地的畦背。他小心翼翼地用锄头翻松所踩的脚印,并给附近的菜苗施了一些稀肥。过路的人奇怪地问:“水生,这块菜地你种了?”我爸告知原委后说:“自己的和别人的不都一样吗?”
父亲过早去世,我不但没有受到冷落和委屈,反而处处受到同村长辈的关心爱护。1972年我初中毕业,当时升高中靠的是推荐,很多人为此跑“断”了腿也没能如愿。我家没有过硬的关系,所以我没抱任何希望,可党支部书记却派人给我送来了入学通知书。
我的父亲生前是一个十分平常的人。只不过做事替别人多想了一些。可居然有那么多人想着他、念着他,连他的儿子都因此受惠。这是为什么?“个人素质与公德意识”的讨论阐明了问题的实质。我父亲所做的一切看似平常,但却表明他“把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对社会和自己的良心负责”。而这又是社会所需要、大家所需要的。
浙江缙云县壶镇广播电视站李和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