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高原铁骑爱民情——记玉树军分区骑兵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20
第1版(要闻)
专栏:

  高原铁骑爱民情
——记玉树军分区骑兵连
新华社记者蔡晖新华社通讯员殷生华
青海省军区玉树军分区骑兵连,40多年如一日驻扎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官兵们视玉树为故乡,视藏胞为父母,为草原的安宁和人民幸福,吃尽千般苦,甘愿流血汗,谱写了一曲曲爱民歌。日前,兰州军区做出决定,在全区部队中开展向这个骑兵连学习的活动。
草原“守护神”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000多米,全年寒季近9个月,大雪、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每当灾难发生之时,骑兵连总是扬鞭催马,挺身而出抢险救灾。
去冬今春,40多场暴风雪接连袭击玉树地区,积雪达0.5米至1.2米,气温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大批牲畜被冻饿死亡,1141名牧民下落不明。上级命令骑兵连担负空中侦察救援的地面显示和地面搜寻任务。一支由14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火速奔赴灾区,在狂吼的暴风雪中艰难地向前搜寻。
一天,抗雪救灾指挥部传来情况:尕尼松多村一带发现100多名被大雪围困的牧民。藏族排长朋措立即带着战士张英武前去执行空投的地面显示任务。
山高雪深,无法分清哪里是沟、哪里是路,一不小心就有坠入山谷的危险。他俩顺着电线杆延伸的方向前行,饿了啃几口冻馍充饥,渴了抓把雪塞进嘴里。经过两天的艰苦跋涉,终于按时赶到投放显示点。此时,他俩身上早已冻成了硬邦邦的“盔甲”。牧民们以为他们是从飞机上降落下来的。当得知亲人解放军是从深雪中爬行赶来时,都激动地流了泪。
空投物资及时送到了牧民手中。生命垂危的牧民得救了。
大雪仍旧下个不停,救援突击队继续寻找剩下的被困藏胞。当他们得知哈秀乡赛玉湖牧民点还有近200名群众被困时,便带着1吨煤油、1吨炒面、1吨柴禾前去营救。
山路陡峭,满载着救援物资的推土机上不去,他们就把物资卸下来,系上绳子向前拉,往上背。夜深了,气温降到零下50多摄氏度,大家冻得发抖,饿得发慌,但谁也舍不得点燃一根柴禾,吃一口车上的炒面。60公里路程,突击队员们整整跋涉了30多个小时。当他们到达牧民点时,40多名藏族妇女跪在战士们面前哭着呼喊:“共产党好!”“解放军好!”
骑兵连突击队在雪原中奋战了15个日夜,解救、转移被困群众2000多人,牲畜两万多头(只)。
骑兵连的官兵就是这样,把藏族同胞的安危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献出自己的一切。1995年5月,位于青、藏、川三省(区)交界处的我国第二大原始森林——西邓科原始林区突然着火,受火面积达1000多亩。骑兵连得知这一灾情后,主动请战。他们在山高缺水,林密坡陡,道路狭小的林区连续奋战16个日日夜夜,终于控制了火势,扑灭了大火,保住了国家森林资源。事后,三省(区)联名为骑兵连请功。
藏胞心中的“吉祥鸟”
1995年3月一天的晚上,连长张兆明接到州医院请求献血的电话: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藏胞因失血过多已经昏迷,生命危在旦夕,请连队官兵救救这位可怜的小伙子……
张兆明转身走进连队俱乐部,对正在收看电视新闻的全连官兵问道:“谁是O型血?”
“我是O型血!”全连官兵刷地一声全站了起来。
其实,许多新战士并不知道自己的血型,但他们一听说是为生命垂危的藏族病人献血,就不约而同地报了名。
在这寒冷的夜晚,骑兵连官兵为藏族同胞献了1000毫升的鲜血。
一个月后,藏族小伙子出院了。他来到连队,带来了镇上能买到的最好的食品,请战士们吃,并拿出1000元对战士们说:“骑兵好兄弟,请收下这点心意吧。”战士们把钱装进他的口袋,与这位藏族小伙子手拉手,用藏汉两种语言同声唱起了《太阳和月亮》的歌:“太阳和月亮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她的名字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她的名字叫中国……”唱着唱着,这位年轻人哽咽得再也唱不下去了。
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玉树地区的藏族同胞来说,血液就是生命。血,在玉树有时比金子还珍贵。州医院院长久美才仁说,自治州至今没有血库,从西宁拉血浆,汽车要走3天。因此,遇到急救,有时只好向部队求援。光在我们医院,骑兵连官兵近年就义务献血31次,使一批危重藏胞获得新生。
类似给藏胞献血这样的事,在骑兵连还有很多。正像玉树州一位领导说的:“骑兵连做的好事像草原上的羊群,天天看得见,就是数不清。他们是草原上的吉祥鸟。”
骑兵连的卫生员罗继龙,为藏族干部群众看病950多人次,从死神那里夺回20多名藏族同胞的生命;诊治牛羊2200多头(只),为上百个藏族家庭保住了赖以生活的财产。
去年9月,驻地的藏族妇女赖宁分娩时难产,10多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没生下来。丈夫和婆婆在跪拜求神无望的情况下,前往骑兵连向罗继龙求救。罗继龙赶到帐房时,产妇已奄奄一息。罗继龙见情况危急,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接生和抢救工作。不久,孩子生下来了,但因严重缺氧而窒息,罗继龙又嘴对嘴作人工呼吸。经过他的努力,终于保住了母子的生命。赖宁的丈夫和婆婆跪在地上抱着罗继龙的双腿,感激得热泪直流,临走还特意给罗继龙送了一条象征吉祥的哈达。
遵纪守法的模范
白的是雪山,
绿的是草原,
最红的是五星红旗,
最让人信赖的人是骑兵连的好兄弟……
玉树草原上的牧民,这样赞颂遵纪守法,处处为群众着想的骑兵连官兵。
1995年5月,骑兵连按上级要求准备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连队让一名排长带领两名战士到结古北山准备场地。实投的前一天,副连长杜军验收场地时发现,那是块犁过的地,便决定推迟实投时间。他挨村挨户打听,得知那是藏族群众更求扎巴种的青稞地后,当即登门说明了情况,并做了自我批评。更求扎巴得知杜副连长的来意后说:“解放军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半亩地算不了啥,训练还是照常进行吧。”
杜副连长没有那样做。他组织战士填平了挖好的隐蔽坑,给更求扎巴送去了200公斤青稞,还专门用拖拉机拉去了一车马粪,帮助更求扎巴补种了青稞。接着,他带领全连在7公里外的荒山地进行了手榴弹实弹投掷。
前年5月,骑兵连官兵准备自己动手,在连队马厩周围修道围墙。指导员付建平组织战士们到7公里外的扎西沟河滩拣石头。一天下来拉回的石头堆成小山。
晚饭的号声响了,细心的指导员路过石头堆时,意外地发现了有的石头上刻有“经文”。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信教群众捐献给神佛的“麻尼石”。他想,新战士刚刚补入部队,他们还不懂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但作为干部,没及时发现和讲清道理也是一种失职。于是,他立即集合全连,要求大家把刻着“经文”的石头送回原处。这时,战士们虽已精疲力竭,但却毫无怨言,他们把拣回来的石头认真地过了一遍,清理出整整四小平车“麻尼石”,连夜送回河滩。很快,金珠玛米爱护群众,尊重藏胞宗教风俗习惯的佳话传遍了整个青藏高原。
草原上能驾驭千里马的人是“雄鹰”,也是受人尊敬和崇拜的人。骑兵连不仅谱写了一曲曲爱民歌,而且在自身建设上实现了全面过硬:连续4年被兰州军区和青海省军区树为“基层建设达标先进连队”,先后夺回了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和连队管理等方面的46面奖旗,分别受到国防部和解放军三总部的表彰,被广大藏胞誉为“高原铁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