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毁在“大款”手里的市长——原湖南娄底市市长廖升阳犯罪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21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引以为戒

  毁在“大款”手里的市长
——原湖南娄底市市长廖升阳犯罪纪实
钟迅
编者按: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当“金钱”向你招手的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廖升阳的教训应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深思。
廖升阳,1937年出生,1959年入党。1992年冬在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娄底市市长。
人们对他也曾有过不少赞誉。他喜欢穿一双草鞋,戴一顶草帽,深入田间与农民交朋友,直到80年代后期他当了副市长后,还经常戴着草帽下乡进厂,人们称他为“草帽市长”。可在近几年中,他却毁在了“大款”手中。
1993年,荣升为市长不久的廖升阳兼任了娄底第二自来水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这个工程总造价1个亿,设计要求高,开工招标的消息一传开,省内外十余个施工队纷纷要求承揽。
远在偏僻山区的湖南新化县某建筑公司的经理康某,听到这个消息,就动了心,而他的公司只是个四级企业。
四级企业不够规格,怎么办?
康老板立即四面奔跑要与二级以上企业联合承担二水厂工程。
他找到湖南省属某企业经理,双方一拍即合,商定由省属公司出面进行投标,中标后,由康的公司进行施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承揽此工程得有熟人,康某于1993年12月9日,第一次拜见了廖升阳。
春节前一天,省属公司经理范某来到娄底,康老板准备了价值4190元的一条金项链和1枚金戒指托范送给廖升阳。
当晚,他们一行赴廖升阳办公室拜访。他们出来后,范某又折了回去,将金首饰送到廖升阳的面前。不知是推托不过,还是半推半就,廖升阳收下了这份“薄礼”。
康老板欲进一步联络与市长的感情,1993年2月初,康老板约指挥部的张某去市长家拜年。康拿了2万元现金,买了些礼物,放入塑料袋中,一同来到廖家。
市长不在家,他们与廖夫人唠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几天后,廖一家在清理物品时发现袋里有大量现金。市长便将张某叫来。张安慰市长,这是那个省属公司送的,你放心,出不了问题。
康老板的苦心没有白费。
3月1日,召开工程指挥长会议,廖升阳提出让长沙的省属公司参加投标。
3月23日,指挥部在迎宾馆召开招标会,由于市长亲自坐镇,省属公司两次投标均以高分中标。康老板承揽工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经过这样几次“拜访、办事、送钱”的交往,廖市长和康老板成了“忘年交”,钱和权相得益彰,其结果是市长和老板的腰包鼓了,而国家的资金却流失了。
工程到手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工程进度款拖欠,工程量需重新标定,价款要增加。
康老板急了,匆匆从新化赶到娄底,约廖升阳晚上到一酒家会面。廖市长来了,康老板支走几位小姐之后,就从包里拿出2万元的现金,硬是推扯着装进市长的兜里。
康老板不仅在钱上对市长极为关照,而且还送美女以供市长寻欢,使得这位市长整天神魂颠倒。
不仅康老板一人,许多老板都看中了廖升阳手中的权力。
1994年春节前夕,就在康老板到廖家拜年的第二天晚上,又有一位老板来到市长家“拜年”,一出手就是1万元现金。中秋节前后,他又去廖家,再次送礼1万元。前后两次送钱,都没有提出办什么事,廖升阳或者惧怕反腐败斗争之火烧到他头上,或者是感到无功受禄,接受有愧,让一位知情的市委常委将钱退掉。这位常委笑着说:“又不止你市长一个人,再说你得的只是一个小数点。”廖升阳听了后,心里稳了些,也就没说什么。
某乡冶金加工厂厂长来到廖家,送给市长一枚金戒指,来人说:“放心,不会出问题。”于是他便收下了。
这些大款、老板不仅在廖升阳身上下功夫,而且把行贿之眼也盯上了他的家属,他们深信,他的家属一定会给市长不断吹风,给他们提供方便。
包工头王某有幸跟廖公子交上了朋友。1994年5月,王承揽了市委党校土方工程,为感谢市长给他的照顾,向廖升阳的儿子送去5000元以示谢意。
8月份,他得知廖公子去广州玩,又送给他2000元钱以资助。
廖升阳利用职权,与大款交友,接受巨额贿赂,最终也毁了他自己。
1995年12月14日,法庭经过审理,认定廖升阳利用职务之便,先后3次非法接受他人贿赂44190.23元,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
廖升阳的腐化堕落固然与其不自律、不检点有关,但“大款”们频频找他,而且在廖的关照下都达到了目的,说明党内监督问题已到了必须进一步加强的地步。中纪委六次全会提出了关于党内纪律监督的制度,但加强各单位、各部门的内部监督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各级党委、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努力抓紧抓好。
(原载《党建文汇》第四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