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亘古大漠拓坦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25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亘古大漠拓坦途
本报记者祝谦
世纪幻梦今成真
在沙漠修筑公路,是除了冰川、高山、极地以外最艰险的。
1917年,踌躇满志的新疆督办杨增新,曾打算斗胆一试,从和田北上,穿越塔克拉玛干,修一条通达库车的道路。但在肆虐的沙尘、沙暴面前,“打算”变成昙花一梦。杨增新只得仰天长叹:“沙软马蹄涩,日斜人影长。”遗恨而终。从此,在塔克拉玛干修公路,成为一个幻梦,被束之高阁。
奇迹,出现在1995年9月20日。世界上第一条长距离、上等级的沙漠公路,在中国诞生了!从塔里木河南岸肖塘开始计程的塔里木沙漠公路,蜿蜒南下446公里,直抵和田地区的民丰县。塔里木沙漠公路的建成,在世界公路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征战中,创造了一个辉煌。中国评选1995年十大科技成果奖,它赫然名列其中。
塔克拉玛干,意为“进去出不来”。如今,人们可尽兴地作“逍遥游”,一瞻沙漠公路的风采,一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姿容。
记者曾三上沙漠公路。路上车少人稀,汽车可以疾驶。车窗外,如同海涛般的沙丘上,布满用芦苇插成的一米见方的固沙草方格,酷似一个个巨大的网兜,将流动的沙丘牢牢罩住。芦苇方格与大漠相连处,是用抗老化尼龙布支撑起来的防沙布墙,依沙山上下,顺路势回环,“挟持”着沙漠公路向前伸延。过去从轮台到民丰,走的是一个弯弓形的“弓”,如今走的是“弦”,距离不足过去的一半。
站在这条举世罕见的沙漠公路面前,国际干旱区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夸赞“无论在施工规模上和研究深度上都是第一流的”。
要干一件让地球抖一抖的事
瑞典人斯文·赫定从1895年到1935年曾多次闯入塔克拉玛干,试图实现他作为科学家和探险家征服人类最后一块空白大陆的理想。然而,他最终也没有完成这个使命,留下这是一片“生命无法涉足的死亡之海”的叹息。
然而,塔里木石油会战队伍,面对塔克拉玛干,立下了一个宏愿:干一件让地球抖一抖的事!
翻开世界公路建设史,沙漠公路屈指可数。在号称世界第一大沙漠的撒哈拉沙漠,筑路几十公里,断断续续从沙丘中穿过。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鲁卜哈里,其公路是绕沙漠边缘而行。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从北到南440公里,从沙漠正中横穿而过,谈何容易!
攻坚莫畏难。1990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了由31位科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多专业沙漠公路踏勘考察队,历时14天,穿沙海、勘地貌、取数据、选线路,取得重要依据,写出论证扎实的可行性报告。同年10月,沙漠公路被列为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991年9月,长庆、中原两支石油战线装备现代化的筑路大军开始了实质性的沙漠公路先导筑路试验。3年中,他们创造了“强基薄面”的新设计,应用了“沙基振动干压实”、“土工布加固沙基”等新工艺,选用了草方格固沙的成功技术,将一条迄今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镶嵌在塔克拉玛干的腰间。
“死亡之海”始成造福之海
塔克拉玛干,千百万年以来,一直是沙的家园,风的领地,旱魃的故乡,生命的禁区。如今“死亡之海”已唤起希望之光。
沙漠公路,犹如一条黑色巨龙,腾跃于黄沙褐浪间,将“死亡之海”搅醒、激活。生机与希望,冉冉升腾于这片毫无生气的地方。
过去,沙漠中的交通工具是沙漠车。沙漠车吨/公里的运价是普通车的10倍。目前,沙漠中每年钻井20口,每打一口井运输量为1万吨左右。这些运量,若由沙漠车改为普通车运输,每年可节约运费8672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著名瓜果之乡和田地区货运总量约20万吨,运费达1000多万元。沙漠公路贯通后,运相同的货,运费可节约近500万元,而且使鲜美的瓜果外运也有了希望之路。
沙漠公路为塔里木石油会战拉开了大兵团作战的序幕。过去,在塔克拉玛干找油,只能量力而行,布少量探井,打“麻雀战”、“游击战”。如今,可以部署大兵团打“阵地战”、“攻坚战”。未来的塔里木,将出现历史上最壮观、最威武雄壮的石油会战场面。
沙漠公路还有难以估量的生态功能。公路的阻隔,有利于阻沙固沙,控制流沙蔓延,防止沙漠化扩大。公路,又将为沙漠考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点,为人类在沙漠活动营造“安全岛”。(附图片)题图:沙漠公路 王卫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