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28
第9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李良栋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如何从新的历史实际出发,寻求一条切实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思路和新对策,保证和促进“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
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艰巨性和创新性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并行不悖的。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更快更好地前进。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个进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的层面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需要自始至终地保持社会主义方向,需要有健全的民主和法制提供保障,需要造就千百万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劳动者,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需要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切实加强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增强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法制精神、民主精神,不断地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新的境界。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并非“二律背反”,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生蔓延。面对这一现象,人们产生了种种困惑。那么,到底该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更无成功的经验可循,其深刻性不言自明。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磨擦和矛盾,引发社会的某种失衡和震荡。这种失衡和震荡自然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上来,使精神文明建设增加许多难度。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自己的鲜明的制度属性(如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重视宏观调控、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外,还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机制相同的东西(如讲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等)。实践充分证明: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凡是应当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放开放活,激发经济活力,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提高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不仅会对经济活动带来消极影响,而且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侵袭健康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对此,国家一方面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另一方面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内在地要求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某些方面相应地随之调整。事实说明,面对体制转型期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继承以往优秀传统的同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的新路来。
加强和改善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凝集整个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支柱和统一的思想,否则,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任何事情也搞不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广大干部和群众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这一科学理论,唤起全社会的共识,同心同德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它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精华,但绝不容许用什么“现代新儒家”或“西方主流文化”左右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目标,努力实现规范化和可操作化。江泽民同志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今后15年和整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署落实各项工作、检查考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实绩时,都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要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要在实践中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使其制度化。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实行软约束与硬约束的结合,促进规范化。为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依靠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人们的内在素质,还要运用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法律惩治的手段,维护公共秩序及社会公德,使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地落到实处。
第三,改进舆论引导方式和思想教育工作,使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中来。精神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舆论宣传部门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职责,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和创造精神。舆论宣传部门要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有效地发挥作用。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释疑解惑,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要采取各种形式特别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弘扬主旋律,激发民族精神。
第四,从实际出发,塑造科学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要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探索规律,科学合理地解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塑造一种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成为人们可遵循的伦理规范。
第五,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奉献与索取、改善生活与勤俭节约、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树立高尚的生活情趣。
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选好突破口
首先,从勤政廉政建设入手,带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好转。在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至关重要。腐败现象和某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是目前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症结。山东烟台市政府机关推行“社会承诺制度”和天津市和平区群众自发评选“十佳干部”的作法,为人们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必须改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面向群众,服务于群众,取信于民,这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把群众关注的大案要案追查到底,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予以处理,使人们看到“共产党动真格的”,以此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其次,尽快制定维护社会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公德的法规,保证社会生活健康有序。一些公共场所的混乱无序和社会公德的缺乏,使群众倍感头痛,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并推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法规,严格执法,对违犯者坚决进行处罚,确保社会生活规范有序。要在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维护正常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总之,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
第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也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当前社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阻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常发展。要结合新时期实际,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结合起来。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素质,改善政法队伍装备,以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局面,把社会犯罪控制到最小限度。
总之,我们要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在实践中确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文明建设新体系,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