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北京万辆“面的”被淘汰喜耶?忧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28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北京万辆“面的”被淘汰喜耶?忧耶?
刘治平
深夜,北京音乐厅的音乐会刚刚散场,人们步出音乐殿堂来到长安街上。此时,公共汽车已经停驶。大家把目光盯向川流不息的出租车。一辆辆桑塔纳过去,人们无动于衷,夏利也少有人行动,人们在翘首企盼“面的”的出现。半个小时过去了,夜更深了,终于有人无奈地向夏利抬起手。
这样的镜头如今在北京俯拾皆是。想起昔日站在立交桥上俯视,发现10辆机动车中就有三四辆“黄虫”,人们抱怨,今天“面的”怎么了?
笔者从“面的”司机口中得知,一些车行老板正在强行淘汰“面的”。原因是按今年市场价计算,购一辆夏利9万块人民币,而倒手卖给司机则是14万,除去其中的杂什费用,其获利是极为可观的。为谋取暴利,精明的经营者看准了这一机会,强行更换新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以每月千辆的速度淘汰“面的”。目前,已有万辆“面的”在京城马路上消失。如此下去,备受百姓钟情的“面的”不久将退出京城。这使刚刚享受到出行方便的京城百姓叫苦不迭。
此举直接受到冲击的首先是“面的”司机。一位40多岁的师傅说:“我这车刚买了一年,才开始赚钱,换车要花十三四万,上哪儿找钱去?”另一位年轻的师傅说:“我开了三年‘面的’,经济上刚有改善,就面临如此巨大投资,就算勉强买得起夏利,可夏利也是过渡车型,开不了几年,又换新的,一辈子辛辛苦苦没个头。”多数司机愤愤然:“目前换车型只是对老板有利,受损害的是司机和顾客。”
商家的任何一项行为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这是一条浅显的市场法则。从消费水平看,富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刚刚进入丰衣足食的小康水平,“面的”正是适应多数人消费需要的产物,淘汰“面的”必然使出租业已拥有的顾客大大减少。再说“面的”迅速崛起也就是近三四年的事,以这几年的积累,多数司机难以承受换车带来的巨大损失。建议有关部门过问一下此事,也劝只看重眼前利益的老板们三思而后行。还是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