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翰墨生涯存至乐——追忆王力先生的诗与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29
第10版(文化)
专栏:

  翰墨生涯存至乐
——追忆王力先生的诗与书
齐冲天
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从不以诗人或书家自居,但是诗如其人、书如其人。在王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读其诗与书,即可感怀其人。
王先生说:“我从小爱好诗词。”他的《龙虫并雕斋诗集》汇集了他近百首诗,是先后60年间之作。王先生的诗题材广泛,格律谨严,用典精当,透露出简朴而深沉的情趣,虽非惊天地、泣鬼神之鸿篇,亦皆露志节、动肺腑之涵咏。颂国扬民,赠友爱生,云霞皆有情意,山川亦带忠诚。王先生的诗是学者的诗,沉着中带轻盈,是学术活动之后的高雅余事,理性思维之外的流荡剩韵。
我们常见他学习前人名句而翻新,或另创意境还用典。他对诗还有一项独特的创作,就是在1940年将十九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翻译成文言的格律诗,并获得了好评。
王先生是诗词格律的研究家。他有一部大著叫《汉语诗律学》,他的《诗词格律》经常被看作学诗者的通俗读本。
王先生咏诗有一位重要的诗友,即文武双全的陈毅元帅。陈帅评价王先生的诗“描述好,属对整工,意趣亦佳,甚佩甚佩”。陈帅同王先生切磋中国诗歌改革的方向,主张“综合古典诗词、新诗及旧民歌,来一次新的创造”。据王师母讲,王先生的诗后来写得浅显,是受了陈毅来信的影响。
我国很早就有自书诗,咏诗罢了就挥毫。王先生的诗集全由手书影印出版,有些赠诗则写成条幅出手。王先生有时也买些字帖来看,他并不练字,但一生著作全由毛笔工整书写而成。用王先生的话说,就是“翰墨生涯存至乐”。到头来,自然筋骨老练,笔画与结构之间,已贯注了自己的品性与审美观,即所谓“艺苑骋怀生意境,书林纵目扣心弦”。
王先生的书法稳健持重,一如他的诗风,一如他的品格。他似乎从不作特别伸展的横竖或撇捺,也从不在两字之间作萦回与勾连。这使我想起宋人黄庭坚曾见司马温公《资治通鉴草》,虽数百卷,从始到终,一笔不苟。朱熹也是这种主张,字正则人正。这全是一副严以律己的儒学风貌。既然他不求笔墨的连绵与飞舞,就必然落到体势与框架的追究。它于平正之中,倾仄有致;端庄之余,时透秀气。若问王先生的书法法在何处?可用二字作答:内敛。他的笔画当伸处则收,当露处则藏。这对一般少壮气盛之辈,都是难能甘心于此道的。这里谨选《恶之花》译者序中关于作诗的自谦之词。我们可以看其中一般要作长横或长捺的地方,他决不轻易放纵。
王先生一生品性,克己而爱人。在学术研究上,自强不息,力求建树,多所创获。“锲刻定教金可镂,切磋长以沫相濡”,这实在是他的自我写照。诗词为语言之艺术,书法为文字之艺术,王先生究其学并习其艺,王季思教授等曾给以极高的评价。他的诗和书,晚年益盛,也是以沫相濡、心血所在的一部分,是功夫已到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