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探寻盛唐辉煌的奥秘——关于建立法门学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29
第10版(文化)
专栏:

  探寻盛唐辉煌的奥秘
——关于建立法门学的思考
苏叔阳
1981年8月24日,位于陕西宝鸡地区扶风县境内法门寺的真身宝塔坍塌了。十三层宝塔一半坍塌,另一半却依旧微弯着傲然兀立。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一次震惊世界大发现的幕前曲。
1987年4月3日,在重修宝塔清理地基时,发现了宝塔地宫。地宫的结构、难以言传的璀璨的珠宝和瘗藏的真身佛骨舍利,震惊了世界,被掩埋了1100多年的大唐的辉煌重现在人们眼前。
许多媒介曾经激动而自豪地宣告“四枚佛指舍利重现于世,不仅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也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盛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量价值极高的文物珍品,令人炫目称绝。121组(件)唐代宫廷金银器供养器物,富丽堂皇,工艺卓绝;400多种(颗)珠玉宝石,玲珑剔透,耀眼夺目;17件玻璃器皿,晶莹透明,斑驳灿烂;16件失传千年、神秘莫测的秘色瓷,釉色细润,光可鉴人;包括武则天绣裙在内的唐代丝织品,层层叠叠,光灿依然……其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繁,质量之高,保存之完好,在中国考古史上是罕见的。它是至今发现唐代等级最高,历史背景清楚,纪年明确,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物。”
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法门寺应当是秦兵马俑之后的又一世界奇迹,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深奥的学问之宫,一门国际性综合性的学科“法门学”的兴起势所必然。
千年蕴积灼灼文明
以扶风法门寺为中心,自古周原至长安的历史文化学,无妨称为法门学的发生学。
自古周原至西安,是个历史文化积蓄丰厚的地区。法门寺地宫的重现,又无疑地奠定了它在这一地区文化最高峰的历史地位。地宫是由盛唐转向晚唐时期的文化遗存。盛唐的文化达到历史空前的高峰,也是千古的绝唱。然而,为什么这历史文化的高峰凸显在法门寺而不是别的地区呢?这就不能不沿着历史的轨迹,以高屋建瓴的目光横扫这一地区。
关中西部渭河上游,是人文初祖神农氏炎帝的根据地。这一带是我国文明发展最早的地区,法门寺所在的法门镇就位于这个地区。北去法门寺9公里即是西周都城岐邑的旧址。
灿烂的周原文化已经被出土的青铜器所证实,而完整的礼乐制度不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最早最完备的社会制度。
西周以降,秦汉两代又在这片沃土上创造出灼灼的文明。始皇陵中那陪葬的兵马俑、威严的队列、肃穆的战阵,在显示着秦皇威武扫六合的雄魄。而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墓前那浑朴的古雕以及茂陵的威武,表现出汉代文化那大气磅礴的特色。如此撼天动地的文明,在当时的世界鲜有可以与之相匹者。此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使这块土地上的文明绵延不绝,而且更吸收了许多非华夏族的文明,为隋唐的勃兴创造了基础。有唐一代,承接了先祖的文明,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独步世界的最炫目的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没有文化深厚的积累是不可能有精深的哲学的。法门寺地宫仿佛是一条漫长的历史文明走道的制高点——无数先贤的聪慧与创造捧出的地宫所显现的文明。所以,研究法门学,就不能不从这条文化走道的开端去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盛唐文明何以如此辉煌的答案。此为“法门学的发生学”。
百里迎奉情归何处
法门学自然离不开对法门寺的研究。法门寺这“关中塔庙始祖”以塔寺面目出现,始于东汉明帝时期。以后,战火绵延,纷争迭起,法门寺屡毁屡兴,直到唐代,成为皇家寺院内道场,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可以想象,唐朝崇佛的天子,不在皇宫修建内道场,却偏偏风尘仆仆自长安乃至洛阳,车辇坐骑逶迤数百里来小小的法门寺迎奉佛骨,极尽奢靡,必定有观念上的缘故。贯穿于一切轰轰烈烈的活动中那绵绵不绝的思想,正是历史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我们过往的辉煌与惨淡。
如佛东来安身中土
佛学研究应是法门学的重要内容,应包括世界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佛学的理论及佛教仪轨,而以佛教的中国化,或曰中国的佛教思想及中国的佛教仪轨为重点。其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佛学思想怎样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我们该怎样予以扬弃,创造新世纪的新文化。
佛教东来,便开始了它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其哲理的思辨更趋深刻,2000多年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文化,以至于我们今天许多观念、生活习俗,乃至语汇都与佛学密不可分。如:“世界”、“觉悟”、“心心相印”等等,原本都是佛家语。
史家公认的佛教东传最早为西汉末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图经》始。东汉时,佛教只在上层贵族间流行,与黄老学说并行。魏晋时期,玄学大炽,因而以无、空为本的佛学便得到了大发展,佛徒纷纷以玄学注佛理,大乘佛教,尤其是禅宗得到了发展。北朝则以净土宗信徒最多。魏晋时代名僧辈出,译经及注经卷帙浩繁;凿窟造像,摩岩壁画蔚为壮观。隋唐两代,佛教趋于鼎盛,以其独具东方特色、庞大的流派体系独步世界宗教之林。各门派如天台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华严宗、密宗、禅宗以及藏传佛教——喇嘛教等非常活跃。中国佛教真正做到了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其哲学思维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社会思想的发展,以至于今日。
唐代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高峰,是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之一。法门寺自然也就成了唐代密宗的祖庭。地宫的发现,证实了这个判断。
佛学家判断,法门寺地宫实际上是唐代佛教密宗的曼荼罗,曼荼罗梵语意为祭坛、道场,还可以引申为道场布置、仪轨,以及这种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法门寺地宫的重现,使1000多年来被认为是邪教、被认为已经在中国大陆绝迹的唐代密宗真相大白,并可了解日本的东密、台密与唐密的血缘关系。同时,据佛学家研究指明,唐密的理论为佛学理论最全面化最高的境界。其仪轨的缜密与完整,其世界观的独到,颇值深入研究。所以,地宫的重现不仅因为佛指舍利的重耀人寰而使世界佛教界欢欣雀跃,唐密曼荼罗的破译,也足以称为世界佛教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发现。
大唐盛衰尽现寺中
法门寺的兴衰虽然不是有唐一代由盛而衰的全部历史,但至少是唐史这时期最权威最物化的象征。法门寺供养佛指舍利,自唐太宗至僖宗横跨有唐一代之泰半,可以说是唐文化的沉积。许多文物自初唐至晚唐默默地述说了历史的风云,唐代的文化、哲学、工艺、艺术、经济、贸易达到的高度都凝结在那无数瑰奇的珍宝中。中外的交流也含蕴在令人炫目的供养物中。而曼荼罗的布置及仪轨,不但表明了几代唐皇及女皇武则天的心态,还无言地证实了史料记载的宫廷的斗争,当时政治与社会的变动。
精湛工艺叹为观止
研究法门寺绝不可以局限于佛学,因其出土文物能引发出各类专门科学的研究。
茶道被认为是日本的国技,此次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完整的茶具证实,茶道之源在中国,今日日本的茶道几乎原封不动地搬移于唐朝。
“秘色瓷”是专供皇帝使用的瓷器,民间不得制作与使用,因而高贵神秘。法门寺地宫物帐碑中准确记载:“……瓷秘色碗七口,内二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这些令人心颤的宝贝碗碟装在一具檀木箱里,开启箱盖,使旷世之谜得见天日。专家称,这批秘色瓷的重见天日,解决了瓷器史上的许多问题。
地宫里有大量由皇宫专业匠人打制的器皿,工艺之高超、精美,令一些20世纪的匠人难望其项背。
当中国人穿丝着绸时,罗马帝国的贵人们还穿葛着麻,把丝绸想象为从树上流下的轻柔之物。法门寺地宫简直是唐代丝绸的仓库。各种丝绸衣物被褥饰品,成龙配套。武则天的绣裙更精美异常。织金锦中的捻金丝,平均直径0.1毫米,最细处仅有0.06毫米,每米丝线上绕金箔3000捻回。这种技术连今人也难达到。
中外文化融合汇集
法门寺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极好素材,大唐的文化高峰除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文化的交融,还得益于中外文化的大融汇。佛学的东来,波斯(今伊朗)文化的东进,伊斯兰文化的融入,甚至欧洲西罗马文化的进入中国,都对唐文化的兴盛起了促进作用。
我们最可自豪和应当发扬的是我们先人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并且使之本土化的心胸与态度。佛学渐渐吸收了儒学的精神,使中国的佛教有了积极行善、进取的品格。而它的哲理又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品味盛唐华美诗章
围绕法门寺及法门地区,有许多文学、艺术乃至美学观的课题可供研究。戏剧《法门寺》流传广泛;前秦时代法门寺地区才女苏若兰的回文璇玑图又是一段文学上美丽的传说;韩愈的《谏迎佛骨表》无论文字还是思想都可以为后世人评说。
倘若我们再把眼光放远点,那么法门寺地区远远近近有多少可供沉思的艺术啊。盛唐的辉煌已不是梦,地宫的文物摆出了可以观看触摸的华美的诗篇。曼荼罗所呈现的佛理,那湛然的寂静与永恒让我们心神荡涤污浊,归于平静。无限丰富的色彩与画图,推出那丰富背后的中国崇尚简约自然的美学观,这一切难道不够我们好好地研究吗?
如何善待千年瑰宝
1000多年前的宝贝让我们见到了,这是吾辈之幸。然而,1000年以后呢?我们的后代还能见到它们吗?怎样保管陈列这旷世的奇珍是个大课题。我们不能对不起祖宗又对不起后人呐!
地宫一开,僧俗人士摩肩接踵而来。然而,怎样借此良机,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让游客不光是游山玩水,而是领受文化熏陶,也是旅游业的大课题。
法门学的内容或者还有更多,以上只是挂一漏万。法门寺地宫的开启,使沉睡1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又重新炫人眼目,也使一门国际性的综合学科——“法门学”由此兴起。
(附图片)
陕西扶风境内蕴积千年灿烂文明的法门寺
佛祖指骨舍利与安奉它的八重宝函的第一重纯金四门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