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再现辉煌——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公司再创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31
第2版(经济)
专栏:

  再现辉煌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公司再创业侧记
本报记者周泓洋
编者按:目前,我国有4200多个国有林场、55万林业职工。多年来,他们在广袤的林海里默默地奉献,有过辉煌的历史。近几年来,我国国有林业企业的经济状况不尽如人意,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减少,经营普遍危困,日子越来越难过。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公司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大胆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从内部挖掘潜力,强化管理,仅仅3年时间,便从危困境地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尚志国有林场公司成功的经验表明,只要真正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严格管理,我国国有林场是大有希望的。
在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公司一面坡林场,记者走进铁道村董江滨家,屋里家电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小康之家。温暖如春的大棚里四季产出新鲜蔬菜运销到临近城乡。“年收入也就两三万。”董江滨腼腆地说。
类似董江滨这样的林农在尚志国有林场公司还有很多。“这是理顺管理体制、科学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尤其是发挥国有林场群体优势的结果。”年轻的党委书记、经理李耀民说。
管理:呼唤专业、严格和现代化
数度听到“国有林场的出路在于强化管理”这句话,在尚志国有林场公司,记者得到了注解。省林业厅国有林场局负责人崔友君告诉记者:“一根8米长的水曲柳良材伐倒了,不负责任的检验员一句话——‘废材’,就仅值350元/立方米;其实,运回去按出口标准截掉2米根腐,就是2500元/立方米……”看来,那些经济危困的国有林场之所以迟迟不得翻身,管理水平跟不上是个重要的原因。
尚志国有林场公司的4000名职工,从1992年6月成为黑龙江省林业厅管理体制改革第一个试点单位的那一天开始,才真正意识到“管理”这两个字眼的威力。因为自从与尚志市林业局实行政企分开,享有“人、财、物、产、供、销”等自主权,并直接由省林业厅实行行业管理以后,职工们首先看到的是26名不称职的干部下岗;18名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职工变成了领导。
解决了敏感的干部管理问题,有了一心想着林业的好干部,尚志国有林场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张网,涵盖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林产工业、劳动工资……直至小汽车使用管理等极细微方面,共26大项千余条。
这其中有激励机制。森林资源保护好、林木蓄积量增加、经济效益好的达标基层林场场长,可以坐上林场公司奖给的小汽车;林政管理搞得糟糕、乱砍滥伐森林资源严重、经济效益滑坡的,被处以扣发奖金、工资直至就地免职。厚厚一大本严格的、专业的、带有明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管理制度,已经深深印在了尚志国有林场公司职工的心坎上。
公司对基层林场一改原来的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为合同管理,用法律来约束林场行为;林场对职工也由原来阶段性、季节性、专业性承包形式变成全员的、全过程的经营承包,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公司向林场下放了生产经营、内部机构设置、厂内劳动人事、工资奖金分配、产品销售和自有资金使用等数项权力,使林场真正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灵活经营机制。
难得的是,作为林业企业,公司党委一班人把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增加资源、增加绿色上;而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获奖的一面坡林场场长、干了近40年林业的张万荣说:“公司实行造林一票否决制。不造林光挣钱是要被重罚的。逼得我从其他二、三产业利润中挪出资金造林。”1993年以来尚志国有林场公司每年拿出160万元用于造林补贴。在那些还不知道工资何时兑现的林业企业中,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效益:源于多元化、全方位和俭以持家
黑龙江的改革相对滞后于全国发达省份,林业改革又滞后于其他行业。林业也不是不改,而是改起来难度更大。成百年才能形成的森林,一招不慎,很可能导致乱砍滥伐。因此,黑龙江林业厅在推进国有林场公司的改革过程中是谨慎和现实的。首先试点,从解决国有林场的“两危”着手。幸运的是,林业在国有林场公司里真正“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了。
尚志国有林场公司的属地,建国后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由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得产业形成了“独木支撑”的单一模式。随着资源的减少,这种单靠砍木头吃饭的格局已经宣告结束。怎么办?林场公司建立以后把关注点转向了二、三产业,因地制宜,一场一策,开发了木材深加工、商业、旅店、仓储、运输、采矿、林粮间作、森林旅游等十几个项目。建立了卫生筷、胶合板、细木工板、多层板、铅笔板、地板块、包装箱生产基地。3年的苦干实干,目前已经形成了营林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三足鼎立的局面。多元化经营、全方位发展,彻底改变了以往“大木头”的经营内容。东方不亮西方亮,不尽财源滚滚来。
对于尚志国有林场公司来说,真正关注的依旧是森林的保护,这是真正的财源。因此,公司明确规定:在国家规定的12万立方米采伐量限额内,逐步缩减森林资源的采伐量:1993年10万立方米,1994年9万立方米,到1995年不足8万立方米。对于采伐下来的木头,林场公司又是如此“吝啬”,拿李耀民的话说叫“嚼光吃净、决不浪费一寸木材。”记者在木材综合加工厂看到:一个个东北汉子正挥动镰刀在剥着细细的杨树。刘厂长告诉记者:以往,别说这样的采伐剩余物,就是比这再好的也有人敢拿来当柴烧;现在剥掉树皮削片造纸,物尽其用,一寸一厘的木材都得到利用。
黑土地没有辜负勤劳智慧的林业工人。1992年改革前夕,10个林场共欠外债近千万元,6个林场欠职工工资五六个月,有3个林场因完不成国家税收而被封了帐户。3年改革过后,全公司已经创造产值累计26254.7万元,利润3172.2万元,税金1440.3万元,处理历史包袱1860万元,欠世界银行贷款1897.6万元,已经提足了还款准备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