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十年磨一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2
第4版(副刊)
专栏:

  十年磨一剑
孙锡刚
高军不抽烟不喝酒,不善言谈,常常一个人思考,平静得像一潭水。47岁,脸白白净净,像做了一辈子学问的斯文人。上学时语文挺好,便想以后能耍笔杆子,没想到生活一步步把这个老实人推上经营舞台,成为一个玩钱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十年磨一剑”,高军却从一个乡镇供销社保管、出纳、会计、乡社主任到一家全国供销系统百强商场的董事长、总经理,这身骨头在生意场上磨练了整整28年。
1988年11月,一纸筹建山东高密大厦的调令把高军推向一个新的起点。当时流通领域资金紧张、商品紧缺、银根压缩,大厦的主体刚完成,没有职工,没有服务设施,手头上没有钱……听说挑了几个人,没有愿意来的,领导说了若干好话,有信任有鼓励有期望,越说高军的心里越打鼓,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怕栽跟头,怕丢丑,怕20年的声誉毁于一旦。后来他对人家说,人一上年纪就前怕狼后怕虎了。但他还是接过任命书,一声不吭地走了。
望着蓝天下耸起的脚手架,望着忙碌的人群,高军感觉到一股热流穿喉而上,他觉得手里攥的不仅仅是一纸任命书,而是这座未竟的大厦及即将走进大厦的所有职工的命运,心里第一次有了沉重有了庄严,生发出一股不可名状的激动,他想不到8年以后一个农民的儿子乘飞机赴韩、美进行商务活动,会成为全国商业系统优秀企业家、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幸运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机遇,而是全凭坚韧的性格推动着,不屈不挠地从现实中争夺到的。19岁那年,高军高中毕业进了康庄供销社当保管员,那年头大办“前店后厂”,大造土农药土化肥。有天晚上,电机遭雷击烧了二极管,主任交给他一项任务:不管怎样,明天必须让机器转起来。他二话没说,抓件蓑衣就往火车站跑,一出门就傻了眼,天黑雨急,几次跌进阴沟里,连怕带急,他就哭开了,一边哭一边跑。晚上没有车进站,他就爬上一辆拉煤的货车,又被人家拽下来,他掏钱去买了盒丰收烟,司机看一个小孩子可怜兮兮的,就让他坐进驾驶室把他带到潍坊……20多年后的今天,我怎么也不会把面前这位沉稳、安详的总经理跟那个雨夜哭着赶路的孩子联系在一起,是岁月把树木变成煤,在这双眼睛的背后,我看出了一种倔强、一种韧性,跟我想象中那个孩子的眼睛一模一样。从那时起,高军就有了一种信念:再难的活儿也能干好。这个信念贯穿了高军的大半生,支撑着他行过艰难行过风风雨雨。
高军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不愿意在人前自吹自擂,但他确实愿意回想走过的路,使自己心里平衡一下,增强信心。1985年5月,高军调到李家营供销社干主任,那个摊子他早有所闻:不但亏损、还欠外债40万元,是挂号的“空壳社”,一片薄岭洼地,农民生活困难,有的家里穷得连斤煤油都买不起,但他还是去了,义无反顾。到了那里,他不是坐进办公室冥思苦想,而是下村串户搞调查。他发现每年收获的大姜、花生等农副产品,只靠摆小摊、赶小集,势单力薄,他便下东北寻销路,一次帮助农民销售大姜10万公斤、花生米100万公斤,农民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意。农民手头阔绰了,他就购进电视机、自行车和农药、化肥,把孟沟村发展成了高密市第一个电视村,一年售出自行车1000多辆……
几年后的今天,高军不止一次地说过:“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把心掏给职工,职工才会拥护我们的,才会劲往一处使。”搬运货物,高军总是扛的最多,走得最快,把那些小青年都急红了眼,把褂子一甩:“哥们,谁玩虚的就是熊蛋!”毕竟是40多岁的人啦,跟青年拚着干力不从心,高军觉得天昏地转,晕倒在楼梯口,几个青年见状,几乎哭着说,“高总,您别干了,我们都会出力干好的。”高军那次流了泪,也是感触最深的一次。同样的人,从酗酒斗殴到正经做人,从吊儿郎当到提前出勤,从偷摸带拿到以店为家,是什么促成这么大的改变?是领导的行为,是以身作则和与职工的息息相通。8年来供销大厦购进商品总值达8亿多元,都是自搬自卸,从没雇佣一名装卸工,光节省装卸费开支就达21万元。
1989年元月22日高密供销大厦开业的第一天销售额高达30多万元,人们说:神了。有的人便说把这样一桩美差交给一个乡下来的“土高军”,真是便宜了他。高军听到后,只是笑笑。
高军为了摒弃那个“土”字,适应新形势下的商业竞争,从经验型过渡到现代经营管理,他不管多忙,总是每天挤出一个小时学习,先后参加了企业管理函授和商业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电视讲座,并且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制定了管理职能、责任目标及奖惩权限,从上至下形成了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建立了包括商品、劳务、环境、服务质量在内等九章管理制度共120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严谨而系统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在提高职工素质上,他们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采取脱产、半脱产与业余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组织职工分批轮训,教育辐射面达到100%,全部职工晋升了一个以上技术等级,为顺利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几年来,高密供销大厦前后共有51个QC成果分别获得部、省、市级优秀成果奖,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50多万元。1994年11月,高军获得国家内贸部颁发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奖杯。
高军最讨厌的就是购进“人情货”、“黑市货”、“搭配货”。他说,谁要是购进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利益,砸了大厦的声誉,就砸掉谁的饭碗。他还在社会各界聘请36名店外“质量监督员”,不定期地组织商检、价审,形成了包括工商、物价、计量、防疫、审计等职能部门——企业本身——顾客的“三层监督体系”;发放购物信誉卡87600张,并与保险公司联合举办家电让利免费保险业务,与车辆管理部门代办摩托车牌照手续,上门装修大宗商品3800件,送货服务达2万余次。1994年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为“全国百家无假冒伪劣商品商场”,1995年获得“山东省首届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到1995年9月累计实现商品销售3.1亿元,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成为“全国供销百强商场”之一,在“山东省供销系统十强”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五位。
同高军谈话,你不仅要用耳朵来听,更要用心,从他的质朴、牢骚、痛楚中读出他的精明和自豪。丰富的阅历教会了他沉着应变的能力,有了化解宿怨的妙方,有了“兵来将挡”的气度和“天塌下来当被盖”的豁达。但如果缺乏那种活生生的心灵之花,所有的道理便成了空壳。从大厦初建,5个人外出考察吃两毛钱一碗的面条、住一块钱一宿的大铺到现在年近半百同职工一起卸货搬运,你可以想象高军把一个“海市蜃楼”塑造成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年利税达300万元的“山东明星企业”的艰难历程。310名职工同他们总经理朝夕相处的8年间,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人格的力量,职工为拥有这样的总经理而自豪。
1996年春节前,市政府为高军做出的突出贡献颁发他1.7万元奖金,他分厘不留全给职工发了福利。他说,如今钱海翻波、物欲横流,人们面对的诱惑实在太多,弄得不少人眼花缭乱、头脑发昏,简直不知道什么是福。倘若有人肯耐心地去读高军,绝对能从那憨厚的脸上,从那讷讷的话语中,读出一股隽永难忘的韵味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