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阅读
  • 0回复

黄培劲——愿化春泥沃良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3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黄培劲——愿化春泥沃良种
本报记者贺广华
春播前夕,湖南永州市种子公司一片忙碌。一群进城购种的农民拎着茶油、鸡蛋等,上门看望公司经理黄培劲,说去年节骨眼上多亏了他。
那是清明时节,一些地方稻种催芽不好,农民找上门来求援,黄培劲赶忙率公司职员上街买煤灰、大缸浸种,然后将催好芽的稻种免费挨村送到了农户家中。这桩小事,大伙儿一直挂在心上。黄培劲笑了:“心意我领了,东西还是拿回去,下种时有什么麻烦,捎句话来就行了。”
乡亲们走了,但那真诚信赖的目光却使黄培劲心头一怔:今年推广早杂新品种“威优0146”,得派一些经验丰富的农艺师跟踪服务。
他拿起电话立即通知部下,然后盘算着下乡的日子。“农时揪人哪。这些年稻种换代快,乡亲们买新品种总有些顾虑,我有责任让他们买得放心,种得踏实。”
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就说“威优0146”这个品种吧,从1994年起,黄培劲就让公司驻海南的制种基地小面积试种,1995年引入本地制种基地进行示范种植;在确认这种特早熟高产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后,决定投放市场。
黄培劲知道,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容不得一丁点疏忽。去年夏天,公司为一批杂交不育系稻种进行种植检验,10月底,从海南传来试种鉴定结果:质量不符国家规定标准。黄培劲当即决定将这批稻种全部封存。
可是,江苏等4省(区)7家种子公司已提前调走1.2万多公斤。黄培劲赶忙率人前往退换,耗时26天、辗转行程4000多公里。每到一地,他们都要把人家的种子仓库翻个底朝天,逐一核对无误后才罢休。这一趟折腾,经济损失达50多万元。虽事发偶然,也没给兄弟公司造成损失,但黄培劲深为自责。事后他告诫属下:“在没有种植检验结果之前,不许外流一粒种子。”
1993年,黄培劲上任伊始,便与公司职员一道琢磨改进种子包装,将品种的特征特性、质量等级、浸种催芽育秧技术等多方面内容以不同字体、颜色印在种子袋上,同时注上早(晚)稻字样,以免混淆。
这种新颖别致的包装,一投放市场便大受欢迎。乡亲们夸赞说:“如今不仅买了个明白,还买了份‘教材’呢!”江西、湖北等好些省(区)的种子公司闻讯后纷纷前来永州订购这种包装袋,仅湖南辰溪县种子公司今年就订了30万个。
33岁的黄培劲,出身农家,读的是农科专业,选择的是制种行当。80年代,三系法杂交稻制种产量偏低,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困扰了无数的水稻科研人员。黄培劲1984年毕业分到种子公司后,便一头扎到乡下,决意找到那开启制种高产之门的钥匙。好几个淌尽了汗水的春夏秋冬过去了,到1990年,他终于创造出了奇迹:将母本柱头外露率提高了30%以上,受粉率提高了40%;此外,还成功地使母本剑叶下垂到90度,从而排除了授粉障碍;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杂交水稻因父母本花期花时不遇导致制种单产长期徘徊于130—150公斤的世界难题。
1991年,黄培劲发明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方法”,创造了平均单产300公斤的世界新纪录;次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杰出青年发明家金奖。有心人算了一笔帐:以永州市为例,1992年前需要5万多亩制种田,现只需3万余亩就行了,由此可多产粮食1500万公斤以上。
中国科技出版社以中英文出版了他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技术》一书,并拍摄了相关的电教片。黄培劲,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劳模,仍执著于泥泞的田埂,痴迷那不起眼的稻花,默默以青春热血浸润着渴望大地丰收的种子……
霍锦国,河南郏县二等残废退伍军人,为了改变家乡十年九旱的艰难处境,12年来,他捡破烂,推人力车,戒烟戒酒戒肉,把全部的积蓄用在了打井上,终于圆了“井梦”。下期刊登《中华儿女》第13篇《霍锦国——痴心打井梦成真》。——编者(附图片)
图为黄培劲在田间观察稻种生长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