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在友邦感知东方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4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在友邦感知东方文化
本报记者鹿舫
马来西亚是个多种族和睦相处的国度。最直观的,莫过于首都吉隆坡那些高大的建筑物了。伊斯兰式、中国式、印度庙堂式以及现代西式的高楼和谐并立,异彩纷呈。徜徉其间,不禁吟出华夏古书上所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是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东方文化中的“和”,这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在马来西亚体现为宽容、谅解和团结。马哈蒂尔总理在其施政远景规划《迈向前进之路》中写道:“到2020年时,我国将会是一个精诚团结的国家,一个充满自信的马来西亚社会,一个具有高度道德价值观、民主、自由、相互容忍、具有爱心、经济上公平、进步及繁荣的社会。”在吉兰丹州等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聚居的地区,当地华侨、华人为尊重其风俗习惯,从不把猪肉摆到市场上。
多种族长期和睦相处,共求发展,使马来西亚成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东南亚之虎”。自1988年以来,这个面积约和我国苏、浙、皖三省之和相当,人口比北京市稍多的国家,连续7年经济增长率超过8%,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9.5%,人均年收入3500美元。物质文明是重要的,但精神文明同样也是重要的。正如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会长钟正山先生所说:摩天大楼并不完全代表都市的高度,我们追求的是文化与经济同步升高。
钟正山先生是马来西亚著名画家和教育家。这位马来西亚籍华人学贯中西。他告诉记者:当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有一个论点——只有西方基督新教伦理才能孕育出现代化,而东方传统文化是与现代化无缘的。然而,本世纪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出现,8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使人们有理由对这个论点提出质疑。东方人身上并不缺乏促使经济现代化的精神,如勤俭、诚信、敬业等。这些精神不仅极易被导入现代商品经济的河床,而且在今天马来西亚的现实生活中,也越来越规范着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并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在马来西亚参观访问,记者常常惊异地发现,这里商人中竟不乏对东方文化了如指掌者。吉隆坡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陈先生谈吐富有哲理,儒商风度宛然。他说:海鸥集团20年前凭借7个人、16万林吉特(马币)(1林吉特约合2.5元人民币)开张,如今已发展到拥有600名员工、31家连锁店、年营业额1.5亿林吉特的商家,原因之一是得益于东方文化的滋补。海鸥集团多年来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企业行为准则——对内讲公平,对外讲服务,坚信良好的声誉是公司的一项主要财富。钟先生说:“海鸥”那些极富人文色彩的经营管理制度在当地带有普遍性,“一家公司可以有所谓利润奇迹,却不一定有声誉奇迹,因为声誉必须经过长期竭诚为客户服务才能获得。同样,一个国家可以有经济奇迹,却不一定有文化奇迹,因为文化建设乃是千秋之事,成果的出现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快离开吉隆坡时,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徽治博士说,你可以发现,我们珍惜东方文化,并不是抱残守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继承,有所摈弃,有所创造。譬如,对中国儒家的人伦思想,我们有所肯定,并不是欣赏乃至幻想恢复封建式的君臣、父子的关系,而是肯定其中强调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对别人承担责任,这一点比起极端个人主义观念远为优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