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四十载风雨大陈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5
第4版(要闻)
专栏:访读者想知的地方

  四十载风雨大陈岛
本报记者范伟国
暮春季节,渡船越过八级阵风涌起的东海万顷波涛,终于靠上了大陈岛。
大陈岛离浙江台州市的驻地椒江区(原黄岩县海门镇)28海里,它由上、下大陈和洋岐等1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
远远望去,大陈群岛犹如碧浪之中跃出的绿洲。再靠近,岛与岛就分开了,山峦起伏的下大陈岛展现在面前,大陈镇政府就在这个主岛上。
渡船靠泊的是300吨级的水泥码头,这是近年建成的项目,船舶进出可不受大风和潮水的影响。在港湾里,泊着各地来避风的上百条钢质渔轮,大陈镇的就占了一半多。大陈镇的林副镇长说,这两年,渔业发展很快,去年全镇水产品总量达2.24万吨,比1992年增长了两倍多,是台州地区的十强镇之一。
走在兴旺的三角街上,放眼看去,新建的楼房一幢幢依山而立,鳞次栉比,邮电所、银行、书店、录像厅、百货店一应俱全,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这繁荣兴旺的景象与当年岛上一片荒芜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海陆空首次联合作战,攻克了一江山岛。大陈岛上的国民党军队从2月8日开始在美国第七舰队的帮助下仓皇逃跑,并将大陈岛及附近岛屿的1.7万多名居民劫到台湾。
中国红十字会的调查报告书这样记载:“大陈岛上共有24个村庄和街镇的民房被烧毁,下大陈的十多处水井、水池和水库大多被炸,几百年来居民们用毕生心血所建造起来的住宅、庭院、商店、学校,也都遭到焚烧和破坏……”全岛只剩下两个人,一个神志失常,一个是奄奄一息的80岁老人。
1956年1月31日,由温州(大陈岛当时属温州)227位热血青年组成的“青年志愿垦荒队”登上了大陈岛,在杂草丛生的土地上种庄稼,栽果树,养猪牛,翻开了大陈岛新的一页。
到1959年,全岛居民已达4000多人。岛上办起了水产综合加工厂、牛奶加工场和海虾酱油厂等企业,昔日荒凉的海岛,开始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40年风风雨雨锻炼了这批垦荒队员,如今,他们有的被提拔到地区局一级的岗位上,更多的则进入当地的商业、金融、教育、卫生等行业,成了行家里手。张菊莲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当年15岁的她跟哥哥来到这里,成了新“兄妹开荒”的主角之一。她的个子又矮又小,踮起脚举起手还没有锄头柄高,但咬着牙坚持和男青年一样出勤垦荒,不要照顾。1960年上半年,垦荒任务完成以后,许多人回温州了,张菊莲坚持留下来搞建设,在小镇的卫生院里勤勤恳恳地干了30多年,荣获“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章。
随着台州市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和整个地区开放的需要,大陈岛正把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陈岛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三国时卫温和诸葛直等大臣去台湾途中曾到此驻足,民族英雄郑成功也曾在这里操练水师。去年,小岛引来了约5万人次的游客。(附图片)
压题照片:大陈镇的港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