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贪泉的传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5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贪泉的传说
高凯明
夕阳染红了天际,映红了广州城外一个叫石门的小地方。
石门紧挨着小北江,是南北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
石门有泓山泉曰贪泉,清清的泉水是从山崖上一个地下泉眼中冒出来的。经山风一吹,如丝如线、缥缥缈缈地跃落到山崖下,遂形成一个不大的潭。
传说晋朝隆安年间的一个黄昏,石门夕照里走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北方男子。他是刚从靠岸的船上下来的,后面还有衣着朴素、行李简单的妻小。大概是口渴的原因,男子一来到贪泉边即用木瓢满满地舀了一瓢泉水,正要畅饮,却有一位老者慌忙前来阻拦:“先生,千万饮不得!你不知道这是贪泉吗?”他边说边用拄杖指了指泉边的一块石碑。男子一看,石碑上赫然刻有“贪泉”两个大字。
男子觉得奇怪,如此清泉,如何得了这样一个恶名。
老人告诉男子,由于这泉紧靠通往广州的路口,加之泉水清凉爽口,所以历代来广州做官之人都要饮上一杯,以解干渴,亦示风雅。这些据说本来清正廉明的官吏,喝了泉水以后,一进广州便个个变得贪赃枉法、爱钱如命。当地人见得多了,便以为是清泉使他们萌发了无限的私欲,故给此泉起名为贪泉。自贪泉的恶名传开,以后再来广州做官之人就再也不饮此泉了。
男子认真地听着,并饶有兴趣地请教老者,那些不饮泉水的人,是否清廉呢?老人沉重地摇了摇头说,还不是一丘之貉!
老人说他是广州的普通百姓,来这里是受百姓之托,专门恭候一位新任广州刺史大人的。接着,他兴致勃勃地向男子讲述了新任广州刺史的一些为官之事。
新任刺史在任卫将军、尚书令谢石主簿时,正赶上女儿出嫁,谢石知道他家境清贫,便派了几个有名的厨师带上山珍海味去他家置办酒席。谁知来到他家一看,竟无半点喜庆气氛,他们正在纳闷,忽然发现一名丫环牵着一条狗从后院走出来,便上前问个明白。丫环告诉他们,她要上街把狗卖了为小姐出嫁换件首饰,并说老爷说了,小姐出嫁一个宾客也不请……
新刺史任晋陵太守时,人们经常看见有位农妇打扮的人每天从太守家出门上山砍柴,砍柴回家后又烧火做饭。开始,大家都以为农妇是太守家的仆人,后来一打听,她竟是太守夫人。
新任刺史在京城建康任御史中丞时,常常连夜批阅公文。在寒冬腊月,他没有棉袄,便身披棉被伏案到深夜……
男子听了老人的讲述,脸色逐渐变得深沉,眼睛里亦有泪花溢出。他深情地望了老人一眼,忽然将瓢中的泉水一饮而尽,接着又连饮了两瓢,然后取出笔墨,在刻有“贪泉”的石碑上赋诗一首,《酌贪泉》: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诗的意思是:从来就说这泉水一沾唇就会产生贪取千金的邪念,这话并不可信。如果让历史上在权位面前舍利取义、为洁身守道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喝下去,他们定不会改变初衷的。
题诗过罢,男子忽然高声对老者和赶来看热闹的人们说:我就是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今天我当着众人的面喝下了这贪泉水,上任后请百姓们审查我会不会变成贪官!
吴隐之自信贪泉水改变不了自己廉洁的操守,赴任后,为扫除贪污之风,对自己要求更严。一进刺史衙,便将前任留下的帐帷、器服等豪华用具收存入库。并极力奉行节俭,日常粗茶淡饭,仅以蔬菜干鱼佐餐。而对政务,则夜以继日,法纪严明。起初,人们以为他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可一年过去了,吴隐之则一如既往。有人将剔骨之鱼送他,他非但不收,并对来人严厉处罚……
又是一个夕阳染红贪泉的金色黄昏,吴隐之携带妻小再一次出现在石门夕照里。当年那位迎接吴隐之的老人及众多的百姓早已聚集在贪泉旁等候了。这一回,是老人从贪泉中满满舀了一瓢泉水,送到吴隐之面前。他满含着热泪说:大人处可欲之地不改其操,真乃当今夷齐也。老朽代表广州之百姓,以象征着大人之风的清水代酒,来为您饯行!
吴隐之捧着这瓢饱含着百姓期待的贪泉之水,又一次落泪了。
史书载:吴隐之在广州为官数年,卸任北归时依然两袖清风,“装无余资”,他乘坐的小船,只装着南来广州时的简单行装,身上连一个多余的钱也没有。其妻刘氏将私下节衣缩食的钱买了一斤海南特产沉香,打算回北方后换些钱贴补生活,在船行之后被吴发现,他当即拣起沉香扔入水里。
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的事迹一直成为历代之美谈。一代名相魏征等人在撰《晋书》时为之赞道:“吴隐之酌水以厉精,晋代良能此焉为最。”杰出诗人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写下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不朽诗句。白居易则把贪泉比作浊泉,唱出了“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的千古绝唱。
明万历年间,广东布政使李凤在贪泉旁重立贪泉石碑,并于“贪泉”二字上首刻下了吴隐之的《酌贪泉》以警后人。
世移事易,沧桑变幻。而今,除当年的石碑还依然立在石门之外,真正的贪泉早已荡然无存,然而,有关贪泉的传说和吴隐之的故事却为更多的后人所传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