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从书法展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6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坛走笔

  从书法展想到的
王春立
时下海内外华人各种书法大展在京城此起彼伏,其规模之大,参展人数之多,可谓盛况空前。难怪有人认为,当前是近几十年书法艺术发展得最好的时期。然书法艺术是否繁荣,除普及程度外,更重要的标志,在于艺术水准的高低。
在我看来,书法界除花团锦簇的一面外,所存在的某些问题,仍是不可忽视的。比如轻视法度。有的人还没有临写几天碑帖,没弄清楚书法的本质,就打出标新立异的旗号,“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搞什么“味觉”书法、“画意”书法、“慵倦气”书法……急于开宗立派,大多事与愿违。其次是学养不够。有的人在临帖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文化素质低,只能“入帖”,不能“出帖”,作品缺乏创意,仅仅停留在书工笔吏的水平上。众多的书法展览会,除少数作品外,几乎都是清一色地抄录唐诗、宋词等等,缺乏自己的文采——前不久京城举办过一次“首届”自制诗词书法展,足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证这一点。
再就是心在名利。此条无需细说。有的人捞到一个“会员”称号后,揣着秃笔吃四方,忙于到那些附庸风雅、修养更低的圈子里弄取润资,就是其例。
目前已进入到可以用电脑取代书写汉字的时代,如能写好毛笔字,确实不易。但是我们把书法称之为“艺术”,就是因为用笔墨写出的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符号,还可以在汉字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点画结构间,融入作者的激情,反映大自然的节奏和韵律,能够使人从中得到“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美感享受。
如何才能达此境界?在书法论著中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杨守敬《学书迩言》就曾写道,除了“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之外,还要作到“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他断言:“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苏东坡的书法之所以被人们誉为以“意”取胜的“苏体”并且流传至今仍为人们喜爱,就因为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同时还是杰出的诗人、散文家、画家、文艺理论家、政治家,正如黄庭坚《跋东坡墨迹》所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可以这样说,书法是人格与情感的表现——只有作到功、性兼备,才能创作出丰神谐鬯、体韵精研而又有着自己独特面貌的作品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