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背篓、货郎与大商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6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茶座

  背篓、货郎与大商场
赵志文
“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供销社是直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其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
然而,不少人对供销社的印象至今还是从60年代的电影《红色背篓》和歌曲《新货郎》中留下的:农村村镇中有一间不大的房子,房内三尺柜台分里外。柜台里木制货架上摆放着油盐酱醋和小食品、日用百货等。房内墙角堆放着小农具、化肥和农药。忙时,售货员看门守柜;闲时,背起背篓或推着小车走村串户收鸡蛋、废品、农副产品,给农民带去书籍、药品和小百货。
前不久,笔者在江苏省采访,却发现供销社已是今非昔比。如江都市供销社所属江都商城建筑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经营品种超过3万,备有自动扶梯,购物环境优良。
供销社把商场修建得这么大、这么好,有必要么?是否太超前了?是否有脱离群众之嫌?
江苏的同志告诉我们,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村、农民已不是过去的模样。以江苏省为例,1990年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83.80元,1995年已升至2457元。过去,农民要指望母鸡下蛋,用蛋换油盐,今天,农民下地种田要喝啤酒、饮料;过去,农民为买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要含苦茹辛积攒几年,而今连电话都开始进入了寻常农民家。
供销社是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农村商业,服务对象、服务环境都已发生变化,供销社岂能不变?如不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为农服务的宗旨就会变成一句空谈。
供销社商场盖得大而好,是受农民欢迎的。宜兴市张渚镇供销社的金球大厦去年4月28日开业那天几万农民云集该镇。去年张渚供销社共销给农民600台彩电、300多辆摩托车。据当地农民讲,没有金球大厦,要买大件物品,他们就得去宜兴市,往返要70多公里。农民需要、欢迎设施完备、品种齐全、环境优良的商场。商场的良好效益又增强了供销社的经济实力,试想,供销社要支农,要平抑农资价格,要给入股的农民以种种优惠,如果自身没有实力,经济上不宽裕,这些就无法实现。
背篓精神、小车精神、扁担精神,都应代代相传,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提倡和发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把供销社的商店修建得如五六十年代那般简陋。只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动摇,只要有市场需求,只要有经济条件,供销社的商店就可以盖得大些好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