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知民冷暖多办实事——河南省鹿邑县委书记王富国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8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知民冷暖多办实事
——河南省鹿邑县委书记王富国一席谈
本报记者李杰
王富国,46岁,1975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历任乡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等职。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知冷知暖,是自己分内的事。
农民负担过重曾经一度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1993年我兼任县农民负担监督委员会主任,狠抓了“减负”工作,对几名加重农民负担的乡、村干部进行了公开处理,刹住了这股歪风。近几年全县农民负担一直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
1994年8月26日下午,王皮溜镇遭受了特大龙卷风和冰雹袭击,2.5万亩秋粮被冰雹砸坏,1000多间房屋被毁,15人受伤,3万多人受灾。第二天一早我得知这个消息,迅速带着县里有关领导赶赴灾区,踏着泥泞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查看灾情,慰问群众,指挥救灾和群众生产自救。回到县里,又连夜召开动员会,号召全县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支援受灾群众,安排把救灾粮款和物资送到群众手中,使受灾群众顺利渡过难关,并很快恢复了生产。
过去,鹿邑县城由于街道狭窄,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经常发生交通堵塞。群众抱怨:“县城的街道黄土盖,骑车没有步行快。”我们这一届领导把改变县城“脏、乱、差”面貌作为为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县财政拨专款800万元,新修8条街道,改建扩建24条街道,并在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和隔离栏;同时新建两座商贸城,既解决了“马路市场”经常造成的交通堵塞,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县城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交口称赞。
三年来,我们每年都要选一批能加快全县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作为党和政府为群众要办的实事。其中有重点企业新建和扩建工程、新上5000门程控电话、改善教学条件等。去年又新修80多公里乡间公路,使全县大多数行政村通了柏油路。
实事办多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密切了,上上下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干事业的好局面,全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继1993年突破亿元大关后,逐年稳步增长,1995年超过了1.6亿元。(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