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龙胜民俗走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8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龙胜民俗走市场
本报记者罗昌爱
广西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民族民情风俗保存得较完整、较有特色的县份。
记者10年前到过龙胜各族自治县,那时要采访风俗民情是个难事——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不愿见陌生人,更不愿表演,除非你找到熟人“潜伏”下来,偷听偷看偷记。否则,你将空手而归。
可如今到龙胜,情况已经完全变了。
从县城出发,汽车在满目苍翠的山谷中穿梭1小时左右,你就会看到,泗水乡周家村北面红瑶瑶寨就“挂”在那高高的半山腰。记者这次来,远远望见几位瑶族妇女在山腰的亭子里纳凉,担心又将她们吓跑了,登山时便尽量不作声。哪知离亭子还差丈余,几个年轻的瑶族姑娘便迎了上来:“同志哥,买绣球么?”“同志哥,穿我们瑶族衣服照张相吧!”记者惊讶之余,同行的李先生早被劝着脱掉身上穿的名牌外衣,换上了精巧多姿、色彩斑斓的瑶族服装,刹那间,俨然变成了威风凛凛的“瑶王”!照完相脱下衣服,姑娘说:“先生,请付1元服装费!”笑得眼睛眯成缝的李先生毫不犹豫地从钱包里抽出钱,连声说:“有意思,有意思!”
周家村北面红瑶瑶寨是通往龙胜温泉旅游区的必经之路,看到路过这里的中外游客对红瑶的服装情有独钟,瑶族妇女们做起了出租服装、经营民族工艺品的生意。瑶寨女青年龙秀铃告诉记者,北面瑶寨共有36户人家,除了上学的孩童,全寨妇女们几乎人人都参与了这类“在家门口摆摊,卖自家商品”的经商活动,一年下来,竟也有收入超万元的!
在著名的龙胜龙脊梯田风景点,记者更为惊讶:当地的壮、瑶族群众靠肩挑人抬,硬是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筑了3000多级壮观的石台阶,把游览观光的路从山脚下一直引到村口,把这个鲜为人知的山寨与外界联结起来。给我们导游的瑶族女青年一面介绍风景人情,一面毫无腼腆地给客人唱起本民族山歌,还悄悄地给别的客人推销她们的民族工艺品。导游的收费不多,从上山到下山,不论多少人的旅游团体,收费不过10元。
建筑风格独特的龙胜少数民族村寨、民居,如今也成了旅游景点。原来对山外来人敬而远之的少数民族群众,大大方方地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迎进家中,过一把民情风俗瘾。在海拔1000多米的龙脊风景区,一个才有30来户人家的壮族山寨,不用国家拨款建成专门的旅游饭店,热情好客的壮族村民各自打扫门庭,让出最好的房间,添置必要的用具,每晚居然也能接待200多位客人。至于洋溢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习俗表演,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茶余饭后,壮、瑶族男女青年会一个劲地征询你:“要不要看演出?”客人认可,一场精彩的表演便马上展现你的面前。(附图片)
题图:瑶族姑娘在向游客推销绣球等工艺品。 陈瑞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