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放马滩有戏——初访晋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9
第1版(要闻)
专栏:

  放马滩有戏——初访晋铝
本报记者鲁牧
编者按: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有色金属工业要“以现有企业改造扩建为主”,扩大生产能力,增加品种;“重点发展氧化铝和建设新的铜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煤电铝联产。”《放马滩有戏》透露了晋铝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发展的信息。这个企业实行煤电铝联产的关键在于立足现有基础,填平补齐,强化内部管理,争取尽早达标达产,加快第三期工程的建设步伐。
记者不久前从侯马驱车西行80公里,来到晋陕两省交界的龙门山脚下。相传这片河滩高地系唐太宗岳丈詹太师牧马的场所,故名放马滩。
昔日的放马滩,而今成了我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基地晋铝——山西铝厂的别名“代号”。
放马滩上,晋铝雄伟建筑群向来访者透露勃勃生机——
1983年动工兴建的晋铝,一、二期工程先后竣工投产,年产12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规模基本建成;
1987年一期投产至1995年,8年累计生产商品氧化铝234万吨,缓解了国内市场急需;1995年商品氧化铝产量66.6万吨,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产品质量二级品以上率达到98%;单位碱耗下降为168公斤;综合能耗下降到1967公斤标煤,制造成本下降到1423元/吨;实现利税2.3亿元,其中利润7334.9万元。
进厂进行评估咨询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行业专家认为,山西铝厂发展势头看好,放马滩有戏!
乱石滩上栽“大树”
“这些成就得来不易。”一位从始到终参加一、二期建设、今已银丝饰首的工程指挥者回顾历史不无感慨地说,“在放马滩栽活晋铝这棵大树,有个摸索经验的过程。”
原来,放马滩是片乱石遍布、杂草丛生的荒芜滩地。邻近,清涧湾的地下水、王家岭的优质煤、龙门山的石灰石矿,默默沉睡不醒。
“六五”至“八五”,国家投资47亿多元进行重点开发,放马滩又发生了“有戏——没戏——又有戏”的曲折故事。
早在70年代初,一支支爱国又敬业的专业队伍先后开到这里。他们不顾风云变幻,跋山涉水,终于查明了这块风水宝地:
滩北300多公里的孝义,储存着埋藏浅、易开采、可为120万吨/年氧化铝厂服务近百年的优质铝土矿资源;
只有四五公里之遥的龙门山上,石灰石矿储量可为年产200万吨氧化铝、180万吨水泥的企业效力60年以上;
王家岭优质煤可供自备发电站燃用之外,近邻临汾地区还有千座煤矿,储量可观;
坐落黄河冲积扇的禹门口、清涧湾蕴藏着丰富的浅层地下水资源;
有煤,有水,就有电……
交通运输也算方便。国家一级铁路侯(马)西(安)干线经滩西侧而过,108国道则从滩东通过。
“资源优势+地理条件”说服了国家有关部门。1972年,国家批准在放马滩安置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总规划为年产200万吨氧化铝、30万吨电解铝、10万吨铝材加工以及180万吨水泥的大型铝联合企业,分期施工建设。
1983年7月1日,第一期工程剪彩开工。
包括50万吨铝土矿、100万吨石灰石矿、3.6万千瓦配套电站和4.6万吨/日供水在内的一期工程20万吨氧化铝设施,规模不大。干了4个春秋,便拿到了合格的商品氧化铝粉。1988年试产头一年,产量达到12万吨,为设计能力的60%。
“投产顺利,达标达产难”。1989年产量虽由上年的12万吨上升到了15万吨,但仍占设计能力的75%。90年代开始,第二期第一步工程3个大窑先后投入使用,然而1990年至1992年的年产量只在20万吨上下徘徊,远未达标达产。
主要单耗居高不下,企业发生严重亏损。1992年,二期一步工程建成投产,总产量仍只有20.28万吨,而碱耗高达395公斤,制造成本仍为1700多元,加上市场售价不断波动,企业亏损额增至4800多万元。
一些人开始怀疑了:这个重点工程该不该在放马滩上马?有的甚至认为,放马滩没戏!
换脑工程与“转机”
上级主管部门对晋铝充满信心,寄予厚望。80年代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期间,晋铝基建投资款额依然得到了保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山西铝厂不景气的呢?
1992年春节过后,受命于危困之时的新任厂长宛吉廷、厂党委书记黄其明等一班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定,原因虽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但主要的在于观念、管理问题。因此,他们决心从转变观念入手,重振旗鼓,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鉴于相当多的干部职工沉醉于“企业缺钱国家会拨来”的单一计划经济美梦,宛吉廷他们在全厂1.6万名员工中开展了以“忧患、市场、竞争、成本”四意识为主题的换脑工程,从根本上消除过去那种躺在国家身上的计划经济思维氛围。
新领导班子面对百万吨级氧化铝厂生产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以及一期工程设计上的问题、国产设备质量问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逐个解决。
抓管理,抓队伍,关键在于抓干部。他们在处级干部中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强调客观、不知自省”思想倾向的同时,逐步完善领导干部责任制。还在出台并强化《二十项规定》考核的基础上,坚持一年一度的考察与调整。结果,绝大多数二级班子越调越顺,各项工作越干越好,确保生产经营管理上了新的台阶。
卧薪尝胆,重振旗鼓。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他们明确提出转换经营机制,“向宝钢学习,创有色一流”,实行“主体生产线集中一贯管理,辅助单位分流自立”。同时,坚持生产、基建一肩挑,向规模要效益。二期一、二步工程分别于1992年12月和1994年8月投料试车成功,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各50万吨,实现了“三年两大步,新增生产能力百万吨”的奋斗目标。
跨世纪好戏有望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进一步转换,深化改革成果的扩大,放马滩跨世纪的好戏——晋铝第三期工程建设有了指望。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有色金属专家组在新近完成的《山西铝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巩固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若干技术和管理的硬措施,争取一、二期工程早日达标达产是完全有可能的。“九五”期间,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已建公用设施,抓紧建设年产80万吨赤泥水泥厂、24万吨电解铝厂、60万千瓦配套电厂,总投资将比易地新建节省5亿元以上。
晋铝远景发展目标为:到2005—2010年新建10万吨铝材加工、100万吨水泥,全部完成国家早先批准的总体规划,最终建成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特大型铝电联合企业。
放马滩三期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之中。厂长宛吉廷等一班人心中有数,当务之急在于抓好现有生产能力的达标达产,以便积累足够的建设资金,力保跨世纪好戏早日启幕。(附图片)
压题照片:山西铝厂氧化铝分厂外景。李永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