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送艾青同志远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8
第7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送艾青同志远行
张锲
艾老!您慢些走,慢些走。晨光熹微,晨雾渐散,城市刚刚从酣睡中醒来,风正大,路正挤塞,而您又要远行。在这茫茫的世界上,您已经艰辛而又坚强地走了86年,走了几万个清晨和黄昏。您走过泥泞,走过荆棘,走过山峦,走过旷野,走向海洋,走向世界……您走得太累、太累了。艾老,您慢些走,慢些走!
艾老,您从大堰河贫瘠的村庄里走来,一边走一边歌唱。您是歌手,也是画师。歌和画对于您是相通的。您用画师的眼睛看世界,用歌手的喉咙唱人生。您是行吟者、吹号者,也是跋涉者、战斗者。您歌唱黎明,歌唱太阳,歌唱春天,歌唱自由,歌唱大地,歌唱祖国,歌唱未来,歌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情和爱。您也和一切丑恶的东西进行不屈的战斗。您用自己的笔帮助人们驱散黑暗,驱走寒冷,揭露虚伪,抗击残暴。您跌倒了再站起,受伤了又包扎好伤口继续战斗。诗是您的武器,也是您的生命。您的诗和我们的时代一同前进,和我们的祖国一同前进。中国的新诗,因为有您而增添了光辉,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您也因为诗而生命永存,而与时间同在。
艾老!您的人生信条,一直是要做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朴素的人。诗歌的本质是朴素。您说:“我是酷爱朴素的。”许多写诗的人,往往很难和诗歌终生作伴,正由于诗歌最难掩饰真情。而您却直到年近古稀,直到从遥远的新疆归来,又一次燃烧起不灭的诗情,掀起新的一轮诗歌创作的高潮,也恰恰因为您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生活中,您也最讨厌装腔作势,讨厌弄虚作假。您是一个世纪性的、世界级的诗人,但您从不以大诗人自居。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但您却从不愿同人谈论过往的是是非非。有人劝您写部回忆录,您却笑着说:“写那些做什么?!我不是百战百胜的将军,也不是倾国倾城的美女。我只不过是写了点东西。那就让读者去评论吧。”艾老,作为一个从少年时代就喜爱您的诗歌的人,我不仅从您的诗歌里汲取了养料,获得了光和热。这十多年更因工作之便,有幸和您有着较多的接触。我们从您的言和行里,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从而更加敬您爱您。此刻,往事重重,历历在目。我们深信,不管您去到哪里,您都将永远留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中,留在我们这些在您身边工作过、生活过的人们的心中。
艾老!您是个乐观和幽默的人。对于死亡,一向十分豁达。在您走过的86年人生道路上,您曾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却从不以此为意。您说过:“我没有想到自己会活这么久。年轻的时候,我曾想,能活到36岁就不算短命鬼了。”但我也知道,您并不愿意就这样离开人间。您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一束花、一株草、一块石头、一只从低空掠过的小鸟,一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都能引起您的爱恋,牵动您无限的遐想。您还这样深情地说过:“生命是可感激的,因为活着可以做多少有意义的事啊!”您爱我们的土地,爱我们的祖国,爱这给了您那么多丰厚的赏赐也给了您那么多折磨的世界。您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曾经被多少人传诵,唤起多少人的共鸣啊!在您的晚年,我更亲眼目睹了您对大自然的爱。只要稍有可能,您总想到附近的公园甚至远在城郊的植物园里去走走看看,或者弄些草木花卉来亲自莳弄。草木似也有情,凡是经您亲手莳弄照料过的,生命就都格外顽强。如今,在我家的阳台上,还生长着8年前从您家搬来的一盆君子兰,依旧郁郁青青,长势旺盛。而您家窗前的那株紫玉兰,更像是有了灵性。去年,当人们为您庆祝创作67周年时,它竟不多不少开了67朵鲜花;今年,当您病重时,虽然已过了花期,它却毫无动静。直到5月5日凌晨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它才在濛濛细雨中挣扎着绽出一朵瘦弱的花蕾,那从花蕾上一滴滴往下滴着的雨水,像是它也在哭泣着为您送行。
艾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生命的质量对于每一个人却不是同等的。死亡不属于您。因为,诗歌是永存的。它能够留住时间,留住生命。谁能够说,屈原已经死了,李白、杜甫、陆游已经死了?!谁能够说,但丁已经死了,拜伦、普希金、聂鲁达已经死了?!不,他们没有死,不会死。那么,艾青也没有死,不会死。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和中国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往后,人们谈到20世纪的中国诗歌时,谁也不会忘记艾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您只不过是和屈老夫子一道,又去作新的求索、新的远行罢了。尽管如此,您的远行,仍然惊动了许多人,震撼了许多人。您看,中央领导同志一个接着一个地来了。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革命,他们代表这个战斗的集体看望您来了。您的许多老朋友、新朋友,以及一些还没有和您见过面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也都纷纷从四面八方看望您来了。他们赶来看望您,是因为您曾经给过他们以信心、以力量、以温暖。河南一家地方报纸说得好:“只有读艾诗而振奋向上的人,没有读艾诗而颓废者。”这正是迷人的艾青迷人的所在。您的家乡浙江金华的父老乡亲们看望您来了。从古到今,金华曾留下过许多诗人的足迹,您却和他们最贴近、最亲切。他们为您而骄傲。他们是向您报喜来的。如今的金华,再也不是李清照所写的那种“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年代了。他们正把您的家乡建设得蓬蓬勃勃、充满欢笑,他们还正筹划着要在您的保姆大堰河生活过的村庄,兴建艾青小学、大堰河中学。他们要让大堰河的子孙们,有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啊,艾老!新疆石河子的朋友们也看望您来了。从您这一次患病后,石河子已经来过许多人,来了许多次。您曾在那里度过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那里的人民至今仍然记着您、怀念您。那些在高高的蓝天下迎风挺立的白杨,不就像您的身影,不就是您生命的写照么?!啊,艾老!在您的身边,我和一些比你稍稍年轻的人,已经工作了12年。12年,不长也不短。但我们已经感到足够幸运了。您是那么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前年我生病,您也正和病魔搏斗。当我病愈去医院看望您时,您这个年长者,却躺在病床上紧紧拉着我的手,殷殷嘱我保重。其情其景,此刻我还清晰可见。这些年,您一次次生病住院,一次次报过病危,又一次次平安归来。我们原以为您不会再离开我们了。没有想到,这一次,您却真的走了。您在一首悼念诗人萧三的诗里这样写着:“当你第一次报病危的时候/我去看你/您拉住我的手/紧紧地,紧紧地——/你是不愿意走/当你第二次报病危的时候/你已经切断了喉管/你伸出你的手/摸我的脸/摸我的头/总也摸不够/你是不愿意走/但是你已经八十六岁/你已经历尽沧桑/你终于走了/问心无愧的走了……”这诗竟像是替我们为您送行而写的,不仅细节是那么相似,连您和萧三逝去的年龄都完全一样。我知道,您和萧三是忘年的挚友,在天国的那边,他和诗歌界的朋友都在等着您。今年是萧三诞辰100周年,您是要赶去为他祝寿,还是要和别的诗人们促膝谈诗?!
啊,艾老!您走了。您问心无愧地走了!带着您的行囊,您的芦笛走了。您留下的19种诗集、7种诗论、5卷全集,十几种选集,还有被译成多种外文的诗集,成了真正的诗的丰碑。您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是我们这一代人难以逾越的。您的勤劳、您的坚强、您的品格,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您与时代同悲欢、与人民共命运的一生,将和您的诗篇一起,永远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的源泉。
啊,艾老!是的,太阳已经渐渐升高,太阳正在您的头上。您看,有那么多人正在等着为您送行。一片片白色的小花,一片片黑压压的人群。遵照您的嘱咐,我们谁也没有通知,他们却都主动赶来了。啊!您正凝眸在看着什么?您是在看一幅为您送行的长达十几米的挽联:“如牛如驼是岩是礁一代巨星遽殒天人同泪雨,似光似火亦诗亦画千篇绝唱长存四海共歌吟。”怎么,您在轻轻地摇头?!您不赞成用这样夸张的语言来叙述您的一生。但是,这是您的学生们共同的心声。说您如牛如驼是岩是礁,这话一点也不错。他们愿意这样说,就让他们说吧。真正的诗人,从来不属于自己。他们属于读者,属于人民,属于祖国,属于大地、海洋和天空……
艾老!您放心地走吧!您慢些走,慢些走!
1996年5月10日护送艾青同志灵车往八宝山归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