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科教电影:难寻一席之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08
第8版(文摘)
专栏:

  科教电影:难寻一席之地
在最近完成的北京市科普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报告中有一组数字让人震惊:在1994年,北京地区电影制片厂共拍摄科教电影114部,而科教电影发行量却为零;而1995年所拍摄的科教电影更少。由于许多电影院不愿购进这些科教片,致使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的科教电影只能长期睡在“片库”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院经理给笔者算了一笔帐,如果每个故事片前加映一部十几分钟的科教片,一天下来,就等于少放了一场电影。别说这些加片不收费,就是收取少量费用,也是得不偿失。一位学者感慨地说:对目前科技素质很低的国民来说,有电影院这么好的科普场所不利用,放着科教片没人放实在是可惜。
据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万迪基介绍:科教片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曾被誉为“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技术,由于解决了农村的实际问题,使得这项实用技术随着20分钟的科普短片的放映,迅速在全国推广,该片卖出的拷贝量高达3000多个。此外,像《计划生育》这样全民需要了解的科教片也深受欢迎,拷贝量都在一两千个。
据万迪基透露,科教片走出影院,走上荧屏立刻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从去年6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拍摄完成了1800多分钟的科教节目,已经播出的有1600多分钟,仅仅几个月的工作量相当于过去一年的工作量。毫无疑问,科教片栖身电视将会促进科教片的发展。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放弃用胶片拍摄一些科教片精品。
有不少专家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事实证明,科教片作为社会智力的投资确实帮助人们特别是广大农民提高了科技素质。但是曾被作为传播科普知识重要场所的电影院,却把科教片拒之门外,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难道电影院就不能给科教片留有一席之地吗?(5月24日《工人日报》刘明胜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