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海南人的蓝色乐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0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海南人的蓝色乐章
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魏红涛尚莒城
海南是南海上的一颗翡翠,有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物种多样……。
海南人民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来持续、稳固地发展经济大特区?如何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最近,“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飞赴海南,进行了短暂的调研和采访。
在海南期间,我们所到之处,上上下下,无不谈“海”,“兴海利而富强,保护环境而兴旺”。
海南省的海岸线长达1754公里,人均海岸线是全国的16倍,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有83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24个海南岛。广袤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据调查,南海海洋油气资源约630亿吨,天然气达58万亿立方米。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南的海洋开发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相当落后,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起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森林、渔业和一些重要的旅游资源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南大特区的建立,启发了海南人的思路,也为海南省的海洋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89年率先成立的全国第一个省级海洋综合管理机构——海南省海洋局,对海洋资源实施了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从1992年起在全国第一家对海域使用实行有偿使用许可证制度,改变了我国几千年来在使用海域上“无序、无度、无偿”的局面;实施海洋倾废许可证制度,严肃查处了破坏生态环境事件300宗;为保护珊瑚礁和金丝燕资源,建立了三亚珊瑚礁和大洲岛海洋生态两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在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长茂盛的红树林一望无际。据陪同的有关专家介绍,红树林是热带滩涂上特有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有“海底森林”之称。红树林密集的支根和板状根,宛如一道绿色屏障,能抵抗猛烈风浪冲击,保护堤岸和农田不遭破坏。红树林本身的经济价值也很高,树皮可做染料,果实是生产啤酒的原料,木材纹理细微,颜色鲜艳美观,是上等家具用材。红树体形千姿百态,连片生长,气势磅礴,徜徉于蓊郁的红树丛中,海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从去年起,海南省海洋局又对环岛周围陆域排污口污染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提出了治理措施,使全省的海洋环境基本保持良好状态。为了解决和治理污染问题,尽管省财政经费紧张,仍拿出年财政收入的1/7用于海口市的污水处理系统。海南有很多全国少有的速生林,引得不少造纸厂家纷纷前来要求建厂,但省里均不予允诺。最近才与一家大纸厂达成合作意向,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这家大纸厂具有解决污染的财力和条件。海南的气候不论春夏秋冬,都刮偏东风,省里从规划上就把工业区放置在西部。另外,对尖峰岭、猴岛等自然保护区都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海南是我国唯一拥有海洋管辖权的省份。今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海南省确定了30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照目前这样的发展速度,再过几年,海南将大变样。目前,要大力发展渔业生产以及海洋旅游业,要组建船队进行远洋捕捞作业。西沙、南沙有大量的名贵鱼种,如金枪鱼、石斑鱼等,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和行使对海洋的管辖。去年中华环保世纪行报道了海口罐头厂的污水处理问题,他们马上进行了治理。
在海南短短的9天采访,尽管只走了东线,但海南之行给采访组全体成员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而且是一个海洋大国。在陆地多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把目光投向海洋,开发新型的海洋资源,也是人类寻求解决目前正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出路之一。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思路,是海南人蓝色的乐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