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讲信誉卖真货——天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见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1
第1版(要闻)
专栏:

  讲信誉卖真货
——天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见效
本报记者赵志文
编者按:“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热情支持。商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的广泛参与,对推动全社会的“打假”工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维护市场秩序,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中央宣传部、国内贸易部近日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赴各地就“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进行系列采访。本报从今日始,开辟“百城万店无假货纵深行”专栏,对这一活动作跟踪连续报道。
天津市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富有成效,近日,记者赴该市采访,了解到他们的一些做法,对各地深入开展该项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普及三法依法经营
天津市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的活动中,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商业干部职工的依法经营意识上,落实在全员严把出售商品质量关上。为此,他们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贯彻国家颁布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展,下大力量从抓各级领导和企业职工的法制观念入手,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截至今年3月,全系统共培训职工10.5万人,其中厂长经理6300人。全系统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987期,聘请市、区执法监督部门人员讲课336人次,举办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演讲会、真假商品鉴别技能展示;集中受理消费者投诉活动430余次,并于元月和3月先后两次在市中心举办大型“三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
天津市劝业场举办了有2000余名职工和1000余名联营厂家信息员参加的“三法”知识竞赛。东海百货商厦规定每个职工学习“三法”考试中不合格者不能上岗。通过层层狠抓培训和普法教育,商业职工普遍掌握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市商委曾抽查了29个企业的366名职工,其中能掌握“三法”核心内容的占74.5%。
去伪存真净化市场
近年来,群众反映较大的是有些国有商业企业也出售假货。天津市明确提出,必须清除假货,卖真货。为此,他们在全系统6000余家工商企业,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清仓查柜工作,要求品种清,数量清,处理结果清。全系统共对库存和在销的5.8万余个经营品种,进行了全面清查,共查出存在各类问题的商品1760种,总价值达293万元。另外,还封存进口无中文说明书商品13类7900余件。商业部门主动销毁过期食品、饮料、假烟、假酒等商品,总价值达153万元。劝业场鼓励职工内部“打假”,凡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员商品原值1.5倍的奖励。市工商局为保证群众吃上放心肉,规定凡从外地采购的肉品,除在当地严格检验外,运津后实行重新验收。
商业系统清仓查柜工作净化了国有主渠道,使国有商业进一步赢得了信誉,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春节期间,国有商业的销售额增加了近三成,而今年一季度消费者的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春节期间有关部门重点对130家商店摊群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表明商品质量合格率为98%;现场对790个消费者调查,对商品质量的满意率为96.5%;对服务的满意率为98.4%。更令人欣喜的是,前不久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市民十满意的问卷调查,天津市民第一满意该市的城市治安,其次就是对市场供应满意。群众的答卷是对该市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的高度评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