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团字号”火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1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团字号”火起来
袁英杨澍
到哈尔滨铁路局运输一线转一圈,随处可见各种带有“共青团”标记的小牌子:“共青团道岔”、“共青团号机车”、“共青团信号”……
哈尔滨铁路局有17万青工,80%在运输一线。让青年在主战场上当主演、唱主角,是该局团委一贯的主张。1995年,他们在原有各种“青年班组”基础上再扩战果,明确规定,凡28岁以下青年占80%的班组和由青年人担当作业的岗位,一律挂出共青团标志,同时亮出责任人姓名。一时间,全局1240个共青团示范岗、831个共青团标准设备,统一名称、统一标记、统一标准,在全局一线各系统全员亮相。
“团字号”流行,极大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建功立业的积极性。过去令站段长头痛的青工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反作业标准”的问题,随着“共青团”身份的公开,不治自愈。“急难险重找青年”,不是口号,而是实际工作的写照。三棵树车辆段114号共青团机车组,面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大型设备——60万千瓦超大电机的牵引任务,主动请战,途中无超速、没采取一次非常制动,使超长、超宽、超重电机设备平稳移交。
几年来,该局有25个青年班组被团中央、全国铁道团委、团黑龙江省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或“共青团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