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荆山:不为名利献身铁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1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荆山:不为名利献身铁路
邓捷刘沙肖鹏
32岁的荆山,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10载有余,现已是铁道部第十一局二处高级工程师兼总工程师。
也许你不信,32岁的荆山已历经国家重点工程建设43次,他直接负责的工程中,先后有3项被评为部优、5项被评为局优、17项被树为处优,曾先后发表科技论文5篇,其中一篇获铁道部QC成果比赛一等奖,他本人连续6年被局、处评为优秀党员和新长征突击手,1989年,还获得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1984年7月,抱着一颗献身铁路事业的雄心,荆山来到了正在山东泗水县承建兖石铁路任务的二处六队,担任实习技术员。当时队里条件较差,生活相当艰苦,职工购买日常用品需跑十几里路,生活用水得靠水车从百里外的县城拉。实习的那段日子,荆山白天与工人一道摸爬滚打,虚心向师傅们求教,晚上则潜心核对、研究施工图纸。夏天蚊虫多,天气热,他将双腿泡在盛满凉水的桶里。学习中,他有个记笔记的习惯,尤其在实践中,笔记本总是不离身,一遇到疑点难点问题,马上将它记下来,等工作之余解决。久而久之,他积累了丰富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本领,一旦施工中遇到什么难题,他总有办法。良好的方法与刻苦精神使他在基层的磨砺中迅速成长。
1988年,汉西、汉阳电气化技改工程招标,甲方既限定了工期,又要求施工期间能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营。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车辆人口多、交通拥挤,且铁路线平均每隔1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施工起来谈何容易。“我们来啃这块硬骨头!”担任项目总工的荆山给甲方吃了定心丸。
队伍上场之前,他就多次深入现场实地勘察。根据勘察结果,他设计了一套科学的线路过渡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施工与车辆运行的矛盾。整个技改工程施工两年时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列车运行没误过一次点、挡过一次道,被郑州铁路局评为施工安全先进单位,并且单位还盈利100多万元。
1995年岁末,身为处高级工程师的荆山出任106国道湖北黄石段施工项目部指挥长。该段是106国道的咽喉工程,有24万的石方量,坚硬的石灰岩和土夹石地质,给爆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单离爆破点仅百米之遥的民房建筑就足以使人望而却步。为确保楚天第一炮万无一失,荆山遍访爆破专家,数次与技术人员勘测地质,合计爆破方案。1995年4月30日上午11时,一声令下,爆破开始,民房建筑安然无恙,效果空前理想,被称为楚天爆破史上的奇迹。经过近两个月的日夜拚搏,工期终于提前一个月完成,为106国道的顺利开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不为名利,献身铁路,这就是荆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