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百年风云尽收眼底——“近代中国”陈列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2
第4版(要闻)
专栏:

  百年风云尽收眼底
——“近代中国”陈列介绍
“近代中国”陈列是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它与日后推出的“当代中国”陈列(1949—1997年),将成为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展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上、下篇。
“近代中国”陈列在2000平方米的展厅内,有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其中文物原件占80%以上,生动地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间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概貌。
一、“近代中国”陈列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框架结构。
“近代中国”陈列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业绩为主线,反映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内容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曲折进程。
“近代中国”陈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陈列内容少而精,陈列手法大手笔,使历史的逻辑性和专题性相结合;力求内容和形式相统一。
“近代中国”陈列大的框架和结构,主要是根据陈列指导思想和原则,将100多年的近代中国历史分为前后两个大部分: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突出重点,强化主题,陈列把整个近代中国历史浓缩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下面有27个组。在每个部分的标题下面,都有概括这部分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的文字说明。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内容。
“近代中国”陈列的序幕厅,将长17米、高4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主题的巨幅陶釉浮雕壁画,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人民的胜利,孙中山先生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以及开国大典时用过的礼炮、第一面国旗等珍贵文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陈列布局,表现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斗争的悲壮历程,给人一种气势宏大、庄严凝重的历史感。
“近代中国”陈列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陈列展现了从1840—1949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与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陈列里,分为三个阶段来展现。
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至辛亥革命前。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者清王朝昏庸腐败,屡战屡败,直至八国联军占领中国首都北京,使中国人带着极大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陈列展现了帝国主义胁迫中国签订的《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文本,用统计表、电动图表和典型文物如上海公共租界界碑、上海城厢租界全图,以及外商公司的招牌、产品、商标等,表现帝国主义向中国索取的巨额赔款、割占的大片土地、各自划分的势力范围以及攫取的种种特权。这样集中的展示,使人触目惊心,一目了然。
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以后至1927年。当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是北洋军阀政府。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陈列展现了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后的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同五国银行签订的《善后借款合同》,承诺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败亡后,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出现了更加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陈列展出了1912—1928年北洋政府首脑和内阁更迭表:16年间更换了10届元首、48届内阁。国家贫弱,战乱不已,民族灾难深重,人民饥寒交迫,这就是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果。
第三阶段是1927—1949年。当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南京国民政府。他们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把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陈列中用较多的照片和文件揭露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全国经济的垄断。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政策,陈列展出了贴有6万多张印花的申新九厂提货单,用照片、文物和图表,揭露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民族工业倒闭、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史实。
以上三个阶段的历史说明,尽管历史上有过改朝换代,政权更迭,但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一直未变,中国人民蒙受极大的屈辱,灾难深重、痛苦不堪的生活境遇一直未变。一部近代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苦难史、屈辱史。
第二,陈列展现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下,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反抗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的史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许多人民英雄为了救亡图存,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前赴后继、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篇章。这里展出了林则徐的雕像,他报告销烟经过的奏折,销烟池出土的烟箱板、木柱、铺地石,表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爱国壮举。以虎门守军用过的大铁炮、黑旗军抗击法军的布防图等文物,表现了广大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指挥旗、义和团的旗帜表现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以日喀则宗洽莎迦庄园管家的信,表现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以天王洪秀全的玉玺等文物表现太平天国革命。以京师大学堂的关防,译学馆的界碑,报道六君子被害的《国闻报》,反映维新派的活动和失败。
陈列把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作为旧民主主义时期三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予以充分表现。陈列中反映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活动的有孙中山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撰写的发刊词、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展出了孙中山指挥镇南关作战时戴过的帽子;黄花岗烈士方声洞、林觉民生前写给亲人的绝笔书。展出了武昌起义时使用过的武器,士兵佩带的胸章、袖章及口令单。展出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颁发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以及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使广大观众加深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意义的认识,陈列中部分复原了南京总统府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艰苦斗争,但一次次都失败了,无数志士仁人无不为此而抱终天之恨。洪秀全的“天国”理想,康有为的维新改良以及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方案,都未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中国人民仍须继续奋斗,寻求新的革命道路。
第三,“近代中国”陈列以浓重的笔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团结和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28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创造出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也遭受过严重困难挫折,但是这一切都阻挡不了它的前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陈列展现了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复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陈列中有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创刊号、李大钊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五四”期间,进步社团和刊物纷纷出现。陈列中有毛泽东等在湖南创办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创办觉悟社、李大钊等创办少年中国学会、北大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社团的照片。陈列中有1920年8月上海出版的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通俗工人读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部分,陈列了参加中共一大的12位代表和陈独秀指派代表的照片、一大的决议、二大通过的载有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国共产党宣言》,用语录“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点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的一个大事件,部分复原了中共一大的会址、会场,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有一种真实亲切感。
陈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第一次合作以后,全国掀起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但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先后叛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陈列展出了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和宣言、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改组大本营时用的特别出入证、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展现了由彭湃、毛泽东等主办的广州农讲所的照片、统计表和调查材料。展现了“五卅”运动中成立上海总工会的会议记录,报道“五卅”经过的报刊、传单以及募捐用的竹筒。在北伐战争部分有苏联顾问送给李济深的“东征纪念像册”,反映工农运动的武器、会旗、印章,当时出版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单行本。陈列揭露了蒋介石为筹措反革命经费向上海银行公会借款的信函,以及“四·一二”以后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照片,有奉系军阀杀害李大钊等革命者的绞刑架。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所吓倒,独立领导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陈列用文物复原了标志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场景。石柱门框的对联刻着“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平分土地阶级斗争”。陈列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这里陈列了各地起义部队用的武器,自制的手雷、竹钉,战士佩带的符号、识别带、袖章等文物。还展出了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时的大量文物,如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长征路上红军发的布告,渡乌江时用的棕绳,过雪山草地时吃剩的皮带、野菜等。陈列重点表现了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展现了红军到达陕北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民族战争的新阶段。
在抗日战争陈列一开始,模拟制作了“日军铁蹄下的血泪山河”场景,揭露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空前灾难。陈列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团结抗战。通过会议、文件和典型文物,系统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反映人民战争的大量照片、文物和战绩统计表,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场抗日民族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和平的道路进行政治改革。陈列展现了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的《会谈纪要》、与此同时国民党印发的《剿匪手本》,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在这部分陈列开头,展出了毛泽东看地图的雕像,表现他在陕北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这里展出了毛泽东用过的望远镜、周恩来的文件箱、支前女模范的小车、渡江战役的木帆船、缴获的国民党总统办公室的实物,以及一届政协签到簿、投票箱,政务院的印章等珍贵文物。
陈列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检验从切身感受中作出的正确选择,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近代中国”陈列,自始至终以弘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为主旋律,展现了革命先辈英勇奋斗写下的不朽篇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无数革命先烈血染沙场、为国捐躯、英勇献身、慷慨赴死,充满着高风亮节、浩然正气。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根据地军民为战胜严重困难,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复杂残酷的斗争中,发扬艰苦奋斗和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陈列的近代中国早期的大生纱厂、元大盐厂的粗纱机、石磨,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为争取民族经济的独立所做的努力,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詹天佑、李四光、茅以升、徐悲鸿、梅兰芳等一代代知识分子,在黑暗的年代,以高度的爱国热忱和献身精神,为中国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近代中国”陈列,在形式上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刻意创新,使陈列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综观“近代中国”陈列,是一部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形象、生动、壮丽的历史画卷。百年风云尽收眼底。在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社会各层次的观众都能从“近代中国”陈列中受到启迪,获取教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