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石发亮——圆了路桥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4
第1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石发亮——圆了路桥梦
新华社记者顾月忠
在郑州市紫荆山,一座气势恢宏的立交桥凌空飞架,一改这里道路车流、人流拥塞的状况。在创造这奇迹的人们的行列中,有一位干起事来生气勃勃的中年汉子。他叫石发亮,现任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郑州市的中原路是条主干道,人多车多,过去事故频繁。1993年,在南阳地区任行署副专员的石发亮被调到省交通厅任副厅长。1994年9月的一天,上午11点多钟,在毗邻中原路的交通厅门口又发生了一起车祸:两个小学生被撞翻在地。孩子的教师放声大哭,孩子的家长痛苦地在地上打滚,小学生们一个个像泪人一样。当初石发亮为道路拥挤而责怨别人,现在变成了自责。他忍受着内心的悲痛与歉疚,立即向厅党组提出在中原路修建天桥的建议。
交通厅党组经过研究,采纳了石发亮的建议。此后,石发亮积极筹措资金,并多次到市规划部门、公安部门、公交部门请求支持修建过街天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筹措资金近200万元,一鼓作气把天桥修成。小学生们欢天喜地,把天桥誉为“爱心桥”,争着写作文以纪念。
天桥刚修通,作为郑州市紫荆山立交桥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的石发亮,又戴起藤条帽,与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拚命苦战。
紫荆山立交桥施工正赶上盛夏季节,工地上酷热难当,并时常遭受暴风雨的袭击,而工期已经定死,不能有任何拖延。经过顽强拚搏,紫荆山立交桥工程仅用176天的时间,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半年桥成路通的目标。
在郑州市紫荆山立交桥凌空而起的同时,郑州至薛店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大功告成。这项工程的指挥长还是石发亮。“他左肩挑着一座山,右肩也挑着一座山,挺着腰杆干,干一个成一个。”有人这样评价他。
令石发亮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下豫西山区调查扶贫情况。他写的《随感录》记载着当时的情况:
我们在洛阳几个贫困县转了8天时间,时而心酸,时而内疚。身为交通厅副厅长,看到这么多地方道路不通,真感到脸红。洛阳有个嵩县,这个县还有17个村不通公路。一天在该县黄庄乡红叶村走访,在一户农民家掀开锅盖,一锅野菜,问一位七十余岁的老人,他说他多年没吃过馍。造成他们如此贫困的原因首先是交通不便。所以我向交通厅党组和张昆桐厅长建议拿出60万元,一定要在年底前修通这17个村的路,至少让拖拉机能通过……
他的建议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时隔不久,嵩县的这批贫困村果然村村通了路。
面对这一切,石发亮并不感到轻松,因为,河南人还有许多美梦等着去圆。(附图片)
上图为石发亮和工人在一起。
河南省交通厅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