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王充闾散文集《春宽梦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5
第7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王充闾散文集《春宽梦窄》
古耜
我一向认为,在文学的诸样式中,散文一体是最需要一种“书卷气”来支撑,来滋润,来充实,来升华的。因为从文体表现的角度看,散文之所以为散文,说到底在于作家主体澄澈透明,毫无隐饰的内宇宙呈显。以此为前提,作家主体倘无一定的学识学养作“底气”,其笔下的心灵抒发则难免或意脉浅陋,或识见低俗,或行文枯涩,或语言粗糙,最终难登大雅之堂;相反,作家主体如果拥有比较丰厚渊博的书卷储备而又不事任何炫耀卖弄,那么,他写出的种种心曲即使信马由缰,率意而成,亦终会因营养的富足而显得包蕴丰腴,意旨旷远,涉笔成趣,魅力沛然,一派大家风范。
我这一番散文观在著名散文家王充闾的散文新著《春宽梦窄》(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中,又一次获得了充分而有力的文本印证。它的字里行间氤氲着浓郁的美学韵致,充注着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这种美学韵致和艺术魅力的构成,固然有赖于作家多方面的主体追求和作品多方面的客观存在,但其中极为重要同时也是极为明显的条件之一,我以为恰恰是一种充沛的书卷气息的天然弥漫与升腾,一种鲜明的学者风度的自由挥洒和浮映。它使通部著作既渊赡隽雅,又风采别具。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
翻开《春宽梦窄》,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相当一部分篇章同时下常见的抒情散文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无论叙事抑或记游,抒情抑或说理,都能在不失基本品格的前提下,广征博引,斜出旁逸,运载着极大的知识容量。以《涅瓦大街》为例,这种游记类的题目让有的作家写来,很可能成为异域都市景观的单纯描摹,但在王充闾的笔下,却是首先写了涅瓦大街与文学的缘分,继而突出了这条大街的艺术氛围,接下来通过开阔而奇妙的想象,灵动地再现了曾经活跃在这里的俄国作家群:厌恶现实而又无奈于现实的莱蒙托夫;无情地轰击着君主、教会和农奴制的别林斯基;同“阁楼和地下室居住着”心心相印的涅克拉索夫;一起酝酿着《钦差大臣》的果戈理和普希金……从而将丰富的俄国文学史知识传达给了读者。《读三峡》亦属通常所谓记游之作。只是该篇记游不仅仅是即景抒情,而是以此为触媒,作开放性的时空辐射,从而相当自然地引出与三峡相关的历史风云,人生哲理,诗家绝唱,丹青韵致,审美规律等等,其结果是为游记文本注入了知识撑起的立体感。此外,《小楼一夜听春雨》对古代“春雨”诗的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显然,这样写成的散文不仅具备了丰富的话题内涵,而且挥洒出浓郁的文化风度;而此种话题内涵和文化风度说到底,恰恰是作家学养储备的天然外化。
《春宽梦窄》中的许多散文篇章,注重知识性的播洒,但是,却不是为播洒知识而播洒知识;而是自觉将知识播洒同心灵思考、精神妙悟嫁接起来,用前者铺垫、烘托后者;用后者统摄、升华前者;努力构成散文文本所珍视的指归和“意味”。请读《五岳还留一岳思》一文,它纵笔放言,从旅游谈到创作,从文学谈到艺术,从古代谈到今天,从中国谈到外国,诗文隽语,纷至沓来,珍闻趣事,目不暇接,知识性不可谓不强,但所有这些知识都环绕着一个中心,这就是美的创造与观赏,都应留有余地,这便使通篇作品有了汪洋恣肆而又万取一收之妙。不妨再看《黄昏》,这篇佳作为了说明黄昏、夕照之美,引了谢朓、王维、泰戈尔、高尔基、赫尔岑、莫泊桑等诸家笔墨,写了作家自己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指出了历代骚人墨客面对黄昏、夕照的不同感受,而贯穿其中且总领其神的,却是人类应当深入、多面地了解事物,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此种理性对知识和材料的驾驭,自然强化了文本的力度和深度。
要之,一部《春宽梦窄》为散文走向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提供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文本。尽管这个文本还存有某些不足,如有的篇章征引过多,“化”得不够等,但它所表现出的学者化、书卷化取向,却无疑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故而,理应获得文坛的充分肯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